Tariff Arbitrage

搜索文档
野村:美越贸易协议_对亚洲的影响
野村· 2025-07-07 2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越贸易协议使越南面临20%新关税(转运货物40%),虽低于46%但高于此前4.6%,旨在打击转运,对越南及供应中间产品的亚洲经济体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2][3] - 转运和第三国规避现象在东盟经济体普遍存在,亚洲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但效果取决于原产地核查 [11] - 美越协议为地区其他国家创造机会,印度和马来西亚或成赢家,高关税对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是逆风 [3] - 亚洲经济体在维持美国市场准入和中国投资间平衡复杂,且依赖中国中间产品,本地供应链替代不足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越达成双边贸易协议 - 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出口美国商品关税20%,低于4月46%但高于当前10%,部分商品适用低关税,双方将“建立有利原产地规则”,越南将解决非关税壁垒并提供市场准入,还确认购买80亿美元波音飞机和29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2] 衡量经济影响 - 越南关税从46%降至20%但仍高于解放日前4.6%,美国占越南出口29.5%和GDP25.1%,部分关税由出口商承担,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5] - 美国对越南加征关税间接影响向越南供应中间产品的亚洲经济体,越南受影响最大,终极风险敞口占GDP8.25%,泰国、台湾和韩国也受影响,主要集中在纺织、制造和电子行业 [6] - 按现有税率估算,越南、台湾、中国、泰国、韩国和马来西亚出口风险价值分别占GDP1.7%、0.9%、0.8%、0.6 - 0.7% [7] 亚洲转运和本地含量挑战 - 转运和第三国规避在东盟经济体普遍存在,亚洲从中国进口增加,出口美国也增加,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但效果取决于核查 [11] - 若高关税基于严格本地含量要求,对依赖中国中间产品且本地生态系统不完善的亚洲是挑战,各国可通过向后整合增加本地进口含量但需时间和投资 [15] 其他东盟经济体可能面临更高关税 - 美越贸易协议及对转运关注使其他东盟经济体可能面临更高互惠关税,若美国打击再路由,东盟平均关税需提高到40%,新加坡和菲律宾可能适用基线税率,泰国可能接近40% [16] 关税套利将产生赢家和输家 - 当前美国贸易协议显示10%可能是基线税率,若印度关税接近10%,在纺织、电子和制造出口领域有优势,马来西亚也可能因低税率成为赢家,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高关税是逆风 [17] 应对中国问题 - 美国封堵转运和减少中国进口含量对亚洲经济体是经济和政治挑战,中国是中间产品主要供应国,本地供应链未完善,东盟经济体需在维持美国市场和中国投资间平衡,转运条款使东盟处于困境 [20]
汇丰:贸易演变:50 多张图表展示供应链如何重构
汇丰· 2025-04-21 11: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供应链不断演变,近期贸易转移在干扰事件后更加明显,美国新关税或促使供应链进一步重构 [2][9][17] - 贸易转移将持续,不同美国关税税率带来套利机会,保护主义或促使新兴市场加强彼此关系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贸易格局变化 - 十年前中美是最大进口通道,如今美墨超越中美,中国大陆参与30大双边贸易流中的17个 [12][15] - 全球前30大出口和进口通道随时间集中度降低,英美主导服务贸易流,印美自2005年起重要性上升 [19][20] - 二十多年前美国是电子产品主要目的地,如今中国主导全球电子产品生产和贸易 [25] - 2003年亚洲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是关键参与者,越南和孟加拉国等低成本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出口国 [26][28] - 20年前汽车贸易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如今欧洲生产外包至低成本市场,中国成为汽车及零部件关键供应商 [32][33] 主要经济体贸易地位 - 中美参与一些增长最快的贸易通道,将贸易伙伴多元化,认为中国是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数量激增,新兴市场对中国商品依赖增加 [36][37][39] - 欧盟仍是许多经济体重要进口来源,但重要性下降,仍是约80个市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42][44] 贸易流向变化 - 越南和墨西哥在中国大陆出口中市场份额增加,美国也从这些市场进口更多商品 [47][48] - 欧盟从中国进口份额上升,但中国作为欧盟出口目的地的重要性近年下降 [49][51] - 过去八年美国与墨西哥和越南的商品贸易逆差显著增加,与中国大陆逆差减少,中国大陆与越南和墨西哥的贸易顺差扩大 [53][57] - 美国从越南、中国台湾和韩国进口更多电子产品和消费品,减少从中国大陆进口,中国大陆减少从美国进口一些关键农产品和医疗相关产品 [59][61] - 有贸易重新路由的迹象,越南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从供应链转移中受益,特别是在电气机械、家具、服装和电器领域 [64][66] - 美国对欧盟进口依赖下降,欧盟对美国出口市场依赖上升,中国对美国作为直接出口目的地的依赖降低 [70] 贸易距离与枢纽 - 区域内贸易多年来基本持平或下降,北美与其他地区贸易增加,贸易地理距离变远,但中国大陆主要出口商品运输距离缩短 [74][76][78] - 2005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集装箱港口最繁忙,如今中国大陆港口重要性上升,占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中的7个,亚洲内部贸易激增使航运路线重构 [82][83][87] 自由贸易协定 - 自由贸易协定数量激增,涉及发达和新兴市场,欧洲经济体达成的贸易协议最多,但世界贸易大部分仍基于最惠国待遇 [89][90][94] 贸易附加值 - 中国大陆成为全球出口附加值的最大供应国,超过美国和德国,美国最终需求中中国附加值下降,但越来越多地融入越南对美出口中 [106][97][99] - 经美国流向欧盟的中国附加值略有下降,中国是越南对美附加值的关键渠道 [101][103] 未来贸易趋势 - 未来十年发达市场间贸易价值将大幅增加,新兴市场贸易通道可能增长最快 [108][110] - 中国与中东、东南亚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日益加强,英国与西欧、中美贸易通道过去六年增长较慢 [114][117] - 中国大陆和美国在绝对出口扩张方面潜力最大,预计到2030年金砖国家内部贸易增长20%,到2035年亚洲与中东的双向商品贸易可能翻倍 [11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