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shipment

搜索文档
中国 - 7 月出口放缓,但降幅小于预期,且第三季度还会进一步下滑-China_ July exports slowed but less than expected_ And will slide further in 3Q
2025-08-11 10:58
行业与公司 * 该纪要涉及中国整体商品贸易情况 包括出口和进口数据及其分析[1][4] * 涉及多个贸易伙伴 包括美国 欧盟 日本 东盟 韩国 台湾 拉丁美洲 俄罗斯 非洲等[2][4][25] * 分析涵盖多种产品类别 包括低端消费品 机械和电气产品 高科技产品 以及集成电路等[3][4][25] * 同时分析了多种大宗商品的进口情况 如原油 成品油 铁矿石 铜 煤炭 钢铁产品等[6][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出口表现与预期** * 中国7月出口放缓但优于预期 环比季调后下降1.9% 但同比增长7.2% (摩根大通预期6.2% 市场共识5.6%)[1] * 趋势增长动能放缓至0.7% (3个月环比折年率) 低于6月的7.5%和5月的20.9% 部分反映了上半年抢出口效应的消退[1][4] * 出口放缓是广泛的 涉及主要目的地和产品类别[2][3] **分目的地出口表现** * 对美国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6.6% 此前6月曾恢复20%以上 (相较于4月和5月贸易战高峰时40%的暴跌)[2] * 对日本(-4.9%) 欧盟(-1.5%) 和东盟(-4.0%)的出口也出现温和放缓[2][4] * 对韩国(+4.5%) 台湾(+12.7%) 拉丁美洲(+2.9%) 和俄罗斯(+1.6%)的出口则有所增长[2] **分产品出口表现** * 低端消费品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5.3% (包括纺织品 服装和玩具)[3][4] * 机械和电气产品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1.2%[3][25] * 高科技产品出口环比季调后下降1.8% (包括数据处理设备和手机)[3][4][25] * 集成电路出口相对具有韧性 环比季调后仅微降0.6% 趋势增长率保持在44.5%的高位 部分归因于美国持续对电子产品给予关税豁免[5] **进口表现与原因** * 7月进口同比增长4.1% 环比季调后增长1.6% (摩根大通预期-0.3% 市场共识-1.0%) 扭转了6月环比下降1.6%的趋势[1] * 近几个月进口普遍弱于预期 反映了国内需求疲软[4][6] * 进口增长部分由从日本(+2.1%) 欧盟(+0.9%) 和巴西(+0.6%)的进口提振[6] * 从美国进口环比微降0.2% 新兴市场亚洲(-0.6%)和澳大利亚(-2.4%)的进口也有所下降[6] * 大宗商品中 成品油进口环比大幅增长18.8% 而其他大宗商品(如原油 铁矿石 铜 煤炭 钢铁产品)的进口量仅小幅放缓[6] * 高科技产品进口环比增长0.8% 连续第六个月保持稳健的趋势增长 对整体进口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6] **贸易差额** * 7月贸易顺差收窄至982亿美元 低于6月的1148亿美元[1][15] **未来展望与驱动因素** * 预计整体出口增长将在三季度转为收缩 环比下降9% (对比二季度的+7.5%) 四季度环比下降3% 原因包括全球需求降低和美国抢出口效应结束[4][7] * 净出口对上半年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为31个百分点 预计其对全年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为13个百分点[7] * 预计三季度美国不会对中国再次加征关税[7] * 自关税日以来 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 而对东盟和其他地区(包括欧盟)的出口上升 这被视为转运和贸易转移的证据 但这些动态正在逆转[4][8] * 随着针对转运的惩罚性关税生效 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有效关税税率因新贸易协议而缩小 预计美国在出口目的地中的份额将上升 而其他地区的份额将下降[4][8] 其他重要内容 **数据图表支持** * 纪要包含大量数据表格和图表 支持上述观点 详细展示了分目的地 分产品 分大宗商品的贸易数据及历史趋势[10][15][25][45] **历史背景与结构变化** * 2019年 中国对G3国家(美欧日)的出口占总出口的39.6% 对东盟占14.4% 对俄非拉地区占12.6%[22] * 图表显示了贸易战开始的时间点[43] * 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领先影响(领先6个月)[32] * 提到了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变化[36][37]
Expeditors International of Washington (EXPD)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8-07 02:00
**关键要点总结** **1.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Expeditors International of Washington (EXPD) [1] - **行业**:美国海关市场、国际贸易、关税政策 [2] --- **2. 核心观点和论据** **近期美国贸易行动** - **8月1日**:加拿大芬太尼关税从25%升至35%,墨西哥关税延期90天(原计划从25%升至30%)[13][16] - **8月6日**:巴西新增40%的IEPA关税,叠加现有10%关税后总税率达50%,但部分商品(如民用飞机、橙汁)豁免 [25][26] - **8月7日**:95国实施“互惠关税”,税率根据贸易逆差调整(15%-41%),欧盟国家采用特殊计算规则(低于15%税率的商品统一按15%征税)[30][39][42] - **8月27日**:印度新增25%关税(总税率达50%),因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引发美国不满 [54][55] - **8月29日**:取消所有国家的“最低免税额”(de minimis,原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免税),需转为正式报关 [59][62] **其他重要贸易动态** - **铜关税**:8月1日起对铜征收50%关税,加拿大占美国铜进口的42% [17][20] - **反倾销与国家安全调查**: - 半导体、制药原料的调查接近完成,可能很快出台新关税 [68] - 木材、重型卡车、关键矿物等调查预计年底前完成 [69] - **法院争议**:多家公司及州政府起诉总统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PA)实施关税,案件已上诉至联邦巡回法院,可能最终由最高法院裁决 [73][78] **转运(Transshipment)问题** - 传统定义:货物未经实质加工即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关税 [83] - 特朗普政府新定义:关注中国原材料通过第三国加工后规避对华关税,可能对这类商品加征40%关税 [89][91] - 海关将通过全球数据追踪转运行为,但具体执行规则尚不明确 [92] **进口商合规建议** - 需深入审查供应链(如原材料来源、加工地),以应对关税、反倾销和转运风险 [95][97] - 关注报关单生命周期,保留IEPA关税支付记录以备可能的退款(若法院裁定关税无效)[102][104] - 确保海关保证金(bond)额度充足,因关税增加可能导致保证金不足 [108] --- **3. 其他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欧盟特殊规则**:对税率低于15%的商品统一按15%征税,高于15%的商品仅按原税率征税(免叠加10%关税)[39][42] - **过渡期豁免**:部分关税允许货物在生效前已装船的豁免(如巴西需在10月5日前到港)[26][36] - **中国、香港、澳门**:原定8月12日调整关税,目前暂缓 [37] - **无人机和多晶硅调查**:公众意见征集截止8月6日,无人机调查收到63万条意见 [112]
野村:美越贸易协议_对亚洲的影响
野村· 2025-07-07 2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越贸易协议使越南面临20%新关税(转运货物40%),虽低于46%但高于此前4.6%,旨在打击转运,对越南及供应中间产品的亚洲经济体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2][3] - 转运和第三国规避现象在东盟经济体普遍存在,亚洲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但效果取决于原产地核查 [11] - 美越协议为地区其他国家创造机会,印度和马来西亚或成赢家,高关税对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是逆风 [3] - 亚洲经济体在维持美国市场准入和中国投资间平衡复杂,且依赖中国中间产品,本地供应链替代不足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越达成双边贸易协议 - 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出口美国商品关税20%,低于4月46%但高于当前10%,部分商品适用低关税,双方将“建立有利原产地规则”,越南将解决非关税壁垒并提供市场准入,还确认购买80亿美元波音飞机和29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2] 衡量经济影响 - 越南关税从46%降至20%但仍高于解放日前4.6%,美国占越南出口29.5%和GDP25.1%,部分关税由出口商承担,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5] - 美国对越南加征关税间接影响向越南供应中间产品的亚洲经济体,越南受影响最大,终极风险敞口占GDP8.25%,泰国、台湾和韩国也受影响,主要集中在纺织、制造和电子行业 [6] - 按现有税率估算,越南、台湾、中国、泰国、韩国和马来西亚出口风险价值分别占GDP1.7%、0.9%、0.8%、0.6 - 0.7% [7] 亚洲转运和本地含量挑战 - 转运和第三国规避在东盟经济体普遍存在,亚洲从中国进口增加,出口美国也增加,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但效果取决于核查 [11] - 若高关税基于严格本地含量要求,对依赖中国中间产品且本地生态系统不完善的亚洲是挑战,各国可通过向后整合增加本地进口含量但需时间和投资 [15] 其他东盟经济体可能面临更高关税 - 美越贸易协议及对转运关注使其他东盟经济体可能面临更高互惠关税,若美国打击再路由,东盟平均关税需提高到40%,新加坡和菲律宾可能适用基线税率,泰国可能接近40% [16] 关税套利将产生赢家和输家 - 当前美国贸易协议显示10%可能是基线税率,若印度关税接近10%,在纺织、电子和制造出口领域有优势,马来西亚也可能因低税率成为赢家,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高关税是逆风 [17] 应对中国问题 - 美国封堵转运和减少中国进口含量对亚洲经济体是经济和政治挑战,中国是中间产品主要供应国,本地供应链未完善,东盟经济体需在维持美国市场和中国投资间平衡,转运条款使东盟处于困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