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反转
搜索文档
什么时候可能V型反转?
雪球· 2025-11-23 12:46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行中衡 来源:雪球 牛熊因人而异。 对我而言,A股一直是熊短牛长,熊市从来没有超过一年。 因为2019-2021年,2023-2025年每年都是大幅盈利。 2022年4月27日,一批股票就是未来几年的最低点。2022年10月12日,12月23日两个低位,这批股票并没有创新低。 2022年4月27日-7月,这波V型 反转,涨100%-200%的股票几百家,主要是新能源,在此期间,基本上所有股票都是上涨的。抓住这波反弹, 2022年可以做到不亏钱,甚至盈利。 二、2023-2025年的牛市更结构化 2023-2025年的牛市,比起2019-2021年,普及性与涨幅更差些,主要是科技板块。 所以,我认为这一波下跌,也应该集中在AI硬件为核心的科技板块。其他板块下跌幅度有限,高股息可能逆势走强。 职业投资者,管好自己账户就行。 这一轮下跌行情,场内资金已经亏了40%,自己挺满意的。8月底到9月初,已经两次转出过半资金。而且大部分股票跌幅30%左右,长期满融持 有科技板块,只亏40%,说明 ...
和讯投顾高璐明:跌不动了!V型反转后是入场时机了吗?
搜狐财经· 2025-10-24 08:14
市场整体表现与趋势 - 三大指数呈现探底回升态势 完成V型反转 早盘上证指数最大跌幅超过30点 [1][2] - 市场向下做空力量减弱 尾盘阶段走出连续震荡走势 显示市场开始跌不动了 [2] - 早盘成交量缩量1000多亿 而尾盘最终缩量200亿 意味着有超过800亿资金在尾盘进场 [2] 政策与外部环境影响 - 新的五年规划获得审议并通过 涵盖民生、经济、科技及军工等方向 推动相关领域短期上攻机会 [1] - 欧洲对国内几家企业采取不利措施 目前对国内市场影响不显著 但需持续观察外围不确定因素及黑天鹅事件 [1] - 昨日欧美主要指数表现较为稳定 以震荡上涨为主 A50及中概股出现明显上涨 有助于推动市场反弹 [1] 行业与板块表现 - 大宗商品表现强势 原油价格大涨超过5% 黄金和白银出现反弹 对有色金属及石油板块形成推动 [1] - 石油板块作为权重板块 对指数上攻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1] - 以券商为首的权重板块开始发力 增强市场上攻预期 指数能否强势大涨需看大权重板块持续发力 [2] - 需防范连续上涨板块如煤炭、石油、银行、保险及电力的回调风险 这些板块一旦再次走弱将面临压力 [2] 资金与操作策略 - 市场走好需资金持续买入才能推动上涨 [2] - 主要策略以做多为主 从大趋势看上涨行情并未结束 建议保持中等仓位 继续持股做多 [2] - 对低位金融板块及低位科技板块 投资者可暂时继续等待 [2] - 在市场尚未突破前 仓位控制需谨慎 避免过重仓位面临震荡后回踩或短期回调压力 [2]
如何寻找潜在的价格反转信号
国投证券· 2025-06-29 14:38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顶底背离型拐点识别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量价背离或技术指标(如MACD)与价格的背离,识别价格创新高或新低过程中走势力度衰竭的迹象,预判潜在拐点[2][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量价背离**:当价格创新高但成交量未同步创新高时,视为多头力度不足的信号[9] 2. **MACD背离**:观察价格与MACD指标(如黄白线或柱状图)的趋势方向是否背离,例如价格新高但MACD未新高[9][12] 3. **形态过滤**:结合波浪理论(如五浪结构)和均线系统(多头/空头排列)筛选有效背离信号,提升准确率至65%[14][16] - **模型评价**:单一背离信号胜率较低(<55%),需结合形态分析增强有效性[13][16] 2. **模型名称:V型反转拐点识别模型(温度计指标)**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价格围绕趋势均线的均值回复特性,通过乖离率分位点量化超买超卖状态,捕捉急涨/急跌后的反转机会[18][1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均线处理**:将均线(如60日或年度均线)左移参数的一半长度,线性外推后计算乖离率: $$乖离率 = \frac{价格 - 外推均线值}{外推均线值}$$[18] 2. **分位点计算**:滚动计算乖离率在历史窗口(如过去60日)的分位点,得到温度计值(0-100)[18] 3. **阈值规则**: - 熊市:需高频(60日)和低频(年度)温度计均<10[19][21] - 震荡市:仅高频温度计<10[19][22] - 牛市:高频温度计<15或急跌至50以下且低频温度计>80[26][28] - **模型评价**:对V型反转敏感,但需结合趋势状态调整阈值以避免误判[27][32]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顶底背离型拐点识别模型** - 胜率:基础信号55%,叠加形态过滤后提升至65%[13][16] - 适用场景:圆弧形拐点识别,需配合右侧确认信号(如MACD金叉/死叉)[10][17] 2. **V型反转拐点识别模型** - **熊市案例**:2022年1月/4月,高频+低频温度计<10后出现月线级别反弹[21] - **震荡市案例**:2025年1月/4月,高频温度计<10触发反弹[22] - **牛市案例**:2023-2025年黄金期货高频温度计<10时均为有效买点[26] - **风险案例**:2023年6月传媒指数因顶背离失效,需等待ABC浪调整[32]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高频温度计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60日均线乖离率分位点,刻画短期超卖状态[18][1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同V型反转模型中温度计计算步骤[18] 2. **因子名称:低频温度计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年度均线乖离率分位点,反映长期趋势偏离度[19]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高频温度计因子** - 有效阈值:熊市/震荡市<10,牛市<15或急跌至50[19][26] - 失效场景:牛市末端可能因趋势反转失效(如2023年6月传媒指数)[32] 2. **低频温度计因子** - 协同作用:熊市中需与高频因子同步低于阈值[21] - 独立信号:牛市中>80时提示强势标的回调机会[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