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ew Energy Vehicles
icon
搜索文档
Q1新能源车市生变:纯电重拾增势,增程光环渐褪
高工锂电· 2025-04-12 20:02
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初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发生逆转,纯电动汽车增长势头复苏,增程式电动汽车显现疲态 [2] - 2024年增程和插混车型是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插混批发销量391万辆同比增84.8%,增程式117.9万辆同比增70.9% [2] - 2024年纯电动车批发销量709.5万辆但同比增速仅15.9%,导致其在新能源车总量中份额降至58% [3] 2025年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1-3月纯电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3.3%、69.6%和35.2%,3月占比回升至62.8% [4] - 增程式车型增长显著放缓,1月同比下降11.3%,2月增速仅7.4%,3月回升至26.0%但仍落后 [4] - 插混车型增速波动较大,1月增51.3%,2月飙升至137.7%,3月回落至38.9% [4] - 第一季度纯电动车零售销量累计同比增45.2%,插混增33.7%,增程式几乎停滞仅增0.7% [4] 纯电动车市场结构特征 - 纯电动车市场呈现"杠铃形"结构,由低端入门级和高端市场共同拉动 [5] - A00级微型电动车3月批发销量同比增87%,在纯电总量中份额提升5个百分点至19% [5] - 2月10万元以下市场销冠吉利星愿单月销量2.86万辆,显著高于其他价格段销冠 [5] - 高端市场新势力品牌第一季度整体份额达17.1%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5] 高端与增程式市场表现 - 高端车型如Model 3(1.88万辆)和极氪009(0.23万辆)虽销量规模较小但对品牌拉动作用显著 [6] - 豪华电动车促销力度加大,截至3月平均促销幅度达26.1% [6] - 增程式市场代表企业赛力斯第一季度销量5.46万辆同比下降42.47%,问界品牌销量4.52万辆同比降46.31% [6] 市场变化原因分析 - 一季度新能源市场高增长与政策节奏前置有关,今年政策刺激窗口为2-12月不同于去年8-12月 [6] - 纯电动车凭借结构性优势重新夺回增长主导地位,增程式车型扩张势头明显减弱 [7]
为什么智能产品成了“维修刺客”?
吴晓波频道· 2025-04-04 22:02
智能化产品的市场现状 - 智能化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和维修难题 [1] - 浙江省智能家居产品渗透率全国第一,消费者成为智能产品的试验官,相关故障新闻频发 [2] - 2023年全国12315平台智能设备投诉举报10.4万件,同比增长1.1倍,其中智能手表(3.3万件)、智能家居(1.9万件)投诉最多 [3]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23.3%,而全球市场同比下降3.8% [3] - 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7157.1亿元,增速约9.8% [3] 智能产品的维修难题 - 智能产品功能增多导致故障率上升,维修难度高,如智能面板因静电或电流过高易损坏 [8] - 智能卫浴维修难度远高于普通卫浴,存在技术壁垒和配件购买难的问题 [8] - 智能产品维修多为更换配件,但涉及系统、网络、硬件等多重问题,复杂度高 [10] - 保修期与传统产品无差别,延保服务需额外付费,引发消费者不满 [10] - 30%的报修案例源于客户误操作或常识不足,70%为真实维修问题 [10] 行业根源分析 - 消费降级、行业内卷、成本变化导致智能产品质量下滑、售后滞后 [13] - 空调等产品用料降级,如用铝、铁替代全铜,质量变差 [13] - 全屋智能中控系统客单价较2015年下滑超50%,未来可能每年下滑10%-15% [15] - 新能源汽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66.4%,但软件故障投诉同比上升137% [17] - 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4395元,较燃油车高63%,维修费用高企 [17] 消费者、企业、维修市场的改进方向 - 反对“智能产品优越论”,建议选择本地化运行的系统以减少对外网依赖 [20] - 企业应重视“维修经济性”研究,降低维修复杂度与成本,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可维修性研究 [22] - 维修市场需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如职业证书系统)和信任机制(如维修前报价确认) [24] - 互联网平台高额抽成(60%)加剧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损害行业声誉 [23] 行业未来展望 - 智能家居维修难题是行业高速扩张与服务体系脱节的产物 [26] - 行业需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重视用户全生命周期体验,维修市场需透明化 [26]
6座城市,冲刺千万人口大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22:53
中国城市千万人口冲刺现状 - 温州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985.2万人,距离千万大关仅差14.8万人,年增9.1万人 [4] - 合肥以1000.2万人成为中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近三年累计增长53.7万人 [4][10] - 6座城市(温州、宁波、佛山、南京、济南、沈阳)人口超920万且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5][6] 城市人口增长关键驱动因素 - **产业升级**:合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4.8%,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84.5% [10][12][18] - **人才政策**:合肥通过"江淮硅谷"创业政策、高校资源吸引人才,每10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2.8万,为全国1.6倍 [12] - **公共服务**:沈阳2024年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3060个,佛山新增中小学学位3.3万个 [22] 挑战与瓶颈 - **增长乏力**:宁波2024年仅增8万人,其他城市年增不足7万,部分出现人口波动 [13] - **区域竞争**:南京面临苏州的人口与经济总量压制,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2.5‰ [16] - **老龄化压力**:南京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97%,65岁以上占比16.01%,超全国水平 [16] 突破路径 - **产业创新**:温州2024年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732亿元(+18.8%),智能装备产业产值1410亿元(+12.3%) [19] - **落户政策**:沈阳取消积分落户限制,租房、务工即可落户 [21] - **基础设施**:合肥依托中科大打造人才基地,长三角区位优势显著 [12]
这两个字,回顾过去一年!
证券时报· 2025-03-05 09:32
宏观经济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 9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 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 1%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 2% [2] -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外汇储备超过3 2万亿美元 [3][4] 产业发展与创新 - 粮食产量跃上1 4万亿斤新台阶 亩产提升10 1斤 [7]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 9%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 7%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4% [7] -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 2% [7]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 7亿千瓦 单位GDP能耗降幅超3% [8] 对外贸易与改革开放 - 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3][4]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 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扩容升级 [8] -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 [8]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 1%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4] - 义务教育 基本养老 基本医疗 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 [4] 生态环境 - 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 5)平均浓度下降2 7% 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 2% [7][8]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 4% [8] 科技突破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