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表
icon
搜索文档
打通绿色动脉,澎湃园区动能:成都“立园满园”周年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21:57
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市通过“立园满园”行动,将生态环保要素深度植入产业园区发展,使其从准入“高门槛”转变为发展“强引擎”,形成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 [1][2][20] - 政府服务模式发生系统性变革,通过跨部门协同、审批流程创新和要素配置优化,显著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和企业服务水平,驱动工业投资和增加值快速增长 [2][4][8]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过“无事不扰”的柔性执法、精准惠企服务和生态优势转化,构筑起城市竞争的核心软实力,吸引外资并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14][17][19][20] 经济发展关键指标 - 2024年1-9月,成都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工业投资增速达18%,两项指标均大幅领先全国 [1] - 2024年1-8月,全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573个,同比增长93.58%,协议总投资5115.8亿元,同比增长23.06% [4] - 全市外商直接投资(FDI)达10.24亿美元,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其中制造业吸引外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42.97% [5] -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 18226.9亿元,同比增长5.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和0.3个百分点 [14] 产业与项目发展动态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显著:新能源汽车增长238.0%,智能手表增长54.4%,锂离子电池增长38.9% [14] - “成都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6万家,协调解决环保诉求1400余个 [1] - 通过分层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4.54万户,收集诉求3.96万件,解决诉求3.93万件,办结率达99.24% [14] - 创新实施“受理即批复”审批模式,已有87个适用环评告知承诺制的项目实现“极速”批复 [7] 政府服务与机制创新 - 生态环境部门角色前置,与投促部门组成联合小组在项目洽谈意向阶段提前介入 [10] - 开创非在建项目大气污染物跨区置换先例,以10吨氮氧化物指标置换15吨挥发性有机物指标 [10] - 豁免“工业上楼”项目环评改革,预期可为入驻企业节省成本200万至400万元 [17] - 动态调整执法正面清单,企业数量由200余家提升至1899家,原则上以非现场执法为主 [19] 企业支持与成本优化 - 通过“陪项目跑”模式,为企业项目环评审批“抢”回超过两个月时间 [2] -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今年以来已实施从轻、减轻处罚98件,不予处罚246件 [19] - 对初次违法、情节轻微、危害较小的行为依法适用“轻微不罚”“首违免罚” [19]
卓翼科技:三季报营收增长1.95%,多业务协同开启公司发展新阶段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1:31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57亿元,同比增长1.9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下降25.88% [1] - 净利润下滑主要因计提6243.25万元的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若剔除该因素,利润为增长 [1] 业务格局与战略 - 公司形成传统业务稳增长、新业务快突破的良好格局 [1] - 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动能 [1] 消费电子业务 - 受益于国内“国补”政策下的行业复苏,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等产品需求回升 [1] - 作为华为、小米、360等知名品牌的核心供应商,直接承接行业回暖红利,相关产品线订单量增长 [1] 网通设备业务 - 公司产品系列完整,包括智能路由器、CPE终端、PON、10GPON、家庭网关等,并具备Wi-Fi7产品量产优势 [2] - 机构预测2024-2031年全球网络与通信设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8%,2031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5342.9亿元 [2] 移动电源业务 - 公司已成为多家品牌及跨境电商客户的核心供应商 [2] - 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移动便携式电源组市场规模达380亿美元,2030年将增至7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7% [2] - 中国市场2025年出货量预计突破1.2亿台,占全球总量35% [2] - 公司将移动电源纳入跨境电商核心品类,聚焦欧洲、北美、日本等重点市场,实现差异化布局 [2] 发展前景 - 在全球科技产业升级与国内消费电子复苏双重机遇下,公司凭借技术、客户、产能三大核心优势 [3] - 公司有望在消费电子、网通设备、移动电源等多赛道持续突破,开启发展新阶段 [3]
美联邦通信委员会又发作了,“中国老想打击美国弱点”
观察者网· 2025-10-29 11:39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监管行动 - FCC以3比0的投票结果,要求禁止为含有"覆盖清单"中零部件的设备发放新许可,并在特定情况下禁用此前已获批的设备[1] - FCC计划进一步收紧对被视为"存在国家安全风险"的中国企业所制造电信设备的限制[3] - FCC发布新的国家安全通告,提醒企业注意遭禁的产品,包括视频监控设备等[3] 针对中国企业的具体措施 - 美国主要电商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所谓的"违禁"中国电子产品,涉及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等产品[3] - FCC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推动撤销香港主要电信运营商香港电讯(HKT)在美国的运营资质[3] - FCC开始撤销对第一批7家中国所谓"不良实验室"机构的认证许可,并对4家中国实验室已经到期的认证采取不续签方式,将禁止10家中国实验室测试美国电子产品[4] 历史行动与法规背景 - 2019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FCC规定接受联邦补贴的美国电信运营商必须将中国电信设备从其网络中剥离[4] - 2020年6月FCC指认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禁止美国电信运营商使用政府补贴购买两家中企的设备和服务[4] - 时任总统拜登签署了《2021年安全设备法》,FCC不再为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提供任何审查或颁发新的设备许可证[4] 受影响的中国企业及回应 - 涉及中国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以及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等产品的制造商[3][4] - 海康威视回应表示反对FCC将限制扩大到先前批准的型号,认为该行为超越了其职权范围且非基于针对特定产品的证据[3]
老年群体如何拥抱AI?阿里巴巴发布《银发+AI应用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28 21:27
报告核心观点 - 老年群体是AI时代的深度参与者,将在居家养老、健康医疗、护理看管、情感陪伴、职业延续等场景全面收获AI红利 [1] - “AI+银发”正在创造显著的消费增量,淘宝天猫平台的适老化智能产品普遍实现销售额三位数增长 [2] 老年群体AI应用现状 - 针对5557份问卷的调查显示,50-55岁、56-60岁、61-65岁、66-70岁、71-75岁、76岁以上年龄段的AI使用率分别为69.67%、67.32%、60.04%、55.29%、50.26%、42.52%,呈现年龄段越大使用率越低的趋势 [3][4] - 上述年龄段“每天都经常用AI”的高频用户占比分别为29.94%、33.37%、36.42%、40.26%、46.58%、45.05%,基本遵循年龄段越大高活跃用户占比越高的特点 [4] - 在2000多条主观建议中,呼吁“更易用的产品”和“更多的培训”占比超过70%,安全与风险顾虑仅占4% [4] AI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 - 阿里旗下夸克App的“健康助手”学习了上万本专业书、上千万篇论文文献、上千万份专业资料及经验分享,可直给准确答案 [7][8] - 达摩院的“平扫CT+AI”多癌筛查技术用于胰腺癌、胃癌等常见癌症早期筛查,已覆盖9个国家和地区,为2000万人次提供服务 [9] - 熙牛医疗在浙一医院数字化系统新增“AI问答”功能,医生可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调取信息,提升服务效率 [8] AI赋能银发经济与消费趋势 - 淘宝天猫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具备适老化功能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超过200%和350% [9] - 同期,银发人群下单的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速接近200%,老人专用看护摄像头销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 [9] - 新型适老化产品加速普及,如淘宝天猫平台的“掌静脉门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50% [10] - 针对出国旅行场景,银发人群购买智能翻译机的累计金额同比增长近300% [10] - 飞猪推出AI旅行专家“问一问”,可基于用户需求提供行程规划 [10] AI应用未来趋势与挑战 - 随着AI普及,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健康素养将得到显著提升 [7] - 通过先赋能服务者,再由服务者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路径,是更理想的AI价值落地方式 [8] - 当前养老护理行业人力紧缺,但具身机器人的技术路线尚未收敛、领域知识尚不具备,技术成熟后的产业推广仍是关键难题 [11]
杨德龙:上证指数时隔十年重回4000点 标志着本轮牛市行情确立
新浪证券· 2025-10-28 20:08
市场行情判断 - 上证指数时隔10年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标志着牛市行情确立,属于一轮慢牛、长牛行情 [1] - 本轮牛市始于“924”政策转向,初期四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上涨千点,经过约半年震荡调整后于6月底开启“七翻身”行情,目前处于牛市上半场 [1] - 当前时点并非本轮牛市的终点,而是牛市的中继阶段 [6] 市场结构性特征 - 行情呈现明显结构性分化,以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板块大幅上涨,而传统板块表现相对低迷 [2] - 从3000点涨至4000点期间,通信和电子行业累计涨幅分别为124.86%和119.43%,科技板块为行情领头羊 [5] - 相比之下,十年前同阶段上涨以基建、地产类板块为主,建筑装饰行业累计上涨85.91% [5] 市场估值水平 - 当前万得全A指数市盈率为17.84倍,处于2010年以来71.9%的分位数,属历史中高位水平 [3] - 2015年4000点时全A指数市盈率为21.72倍,分位数为89.9%,当前估值远未到行情结束之时 [3] - 创业板指市盈率为39.76倍,其历史分位数仅为39.4%,远低于2015年同期的94.8% [3] 市场交易与杠杆 - 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102个交易日超过1万亿元,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达16525亿元,创历史新高 [3] - 当前A股融资余额达24643亿元,创历史新高,但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51%,处于近十年中位水平 [4] - 当前市场杠杆率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当时该比例最高达4.72%),且场外配资已基本消失 [4] 投资者结构变化 - 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46%,较2014年底的30.9%上升约15个百分点 [5] - 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相应地从2014年的69.1%下降至2024年的54% [5] 行业业绩与政策导向 - A股三季报披露显示,通信、半导体等科技板块业绩表现尤为亮眼,科技股业绩高增长是推动行情最关键因素 [6] - “十五五”规划重点支持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固态电池、低空经济、深海装备及6G等行业 [6] - 消费复苏态势温和,传统消费后劲不足,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通过牛市增强财富效应,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7] 板块配置展望 - 科技板块仍具备高业绩增长潜力,是行情的重要主线,但短期涨幅较大可能面临获利回吐压力 [6][8] - 新能源、品牌消费等板块有望迎来轮动机会,低估值、高股息的红利股受到追求稳定回报投资者的关注 [6][8] - 反内卷背景下受益的储能、锂电池、风电等新能源板块近期表现较好 [8]
东莞经济三季报:GDP超9300亿,外贸增速全省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0:00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318.93亿元,同比增长4.5% [1] - 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展现强劲韧性和增长潜力 [1] - 生产供给增长稳定,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新动能发展向好,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1] 外贸进出口 - 外贸进出口总额11650.2亿元(或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居广东省首位 [1][3] -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18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2][3] - 为广东省整体外贸增速贡献2.2个百分点 [3] - 对美欧日英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合计同比增长8.2% [3] - 新兴市场表现强劲,对东盟、拉美、印度、中东、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8.5%、10.4%、15.3%、34.2%、55.2% [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 [4] - 第138届广交会东莞代表团收获意向成交额5.3亿美元,较上届同期增长15.2% [5] 工业生产与结构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2] - 主导产业增速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2%,化工制造业增长11.6% [2] -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核心引擎,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8%和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 - 高科技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服务器、传感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78.3%、39.7%、27.6%、24.5% [2]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5.1%,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8个百分点 [6]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 [6] - 新动能投资表现亮眼,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9% [6]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9.62亿元 [8]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1.6%、67.8%、28.5% [8] - 线上消费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8% [8] 产业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相关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结构优化正塑造未来产业新格局 [6] -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2] - 第138届广交会东莞参展企业中,先进制造企业达141家,占比67.1% [3]
百余外商组团到访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举行 “购物清单”里都有啥?
搜狐财经· 2025-10-28 18:49
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开业与采购活动概况 - 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于10月14日正式开业,是义乌第六代市场的核心标志项目 [3] - 市场创造性构建了“1+3+N”数贸生态,包括1个高能级数贸港、Chinagoods等三大核心平台及N项数字赋能场景 [3] - 10月28日,100多名从广交会包机而来的境外客商齐聚市场,开启为期3天的采购之旅 [1] 采购商构成与采购范围 - 参与采购的境外客商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6个国家和地区 [1] - 采购商中65%以上为首次来到义乌 [1] - 采购范围涵盖时尚美妆、婴童用品、智能科技等八大行业 [1] 市场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市场内AI地图具备找店铺、搜同款、比价及提出采购建议的功能 [3] - 数字物流网络可自动匹配中欧班列、海运等资源,并搭配全球海外仓实现“就近配送” [3] - 借助AI透明翻译屏和AI翻译机可实现实时无障碍交流,支持100多种语言 [3][5] - 提供机器人恒温配送咖啡外卖等服务 [3] 采购活动成效与订单情况 - 采购活动正式开始前,已有十多位经营户收到了意向订单 [3] - 活动刚开始,有经营户的智能手表产品即获得也门外商3000个的订单,以及阿富汗等多国外商的强烈兴趣 [5] - 市场设置了专场采洽区,按采购品类科学标注信息,并配备茶歇区、签约区、翻译服务点及AI同声传译等服务以促进交易 [4] 商户参与与市场拓展 - 除前期梳理的精准商户外,现场火热氛围吸引了市场内不少商户“主动加入”采购洽谈 [5] - 有经营户表示正在加速拓展中东市场,并将此次采购会视为与目标客户洽谈的良机 [5] - 商户产品如中高端珍珠、天然石饰品被认为非常适合中东和欧洲市场 [6]
《“银发+AI”报告》:AI将成居家养老标配 可照护老人但无法替代“人”情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3:19
核心观点 - 老年群体被视为AI时代的深度参与者,将在居家养老、健康医疗、护理看管、情感陪伴、职业延续等场景全面受益于AI技术 [1] - “AI+银发”经济正创造显著消费增量,淘宝天猫平台的适老化智能产品过去一年普遍实现销售额三位数增长 [1][6] 老年群体AI应用现状 - 高龄老人AI使用率较低,但高频用户占比遵循年龄段越大、高活用户占比越高的特点,表明一旦开始使用则黏性更强 [2] - 接触和学习是高龄用户应用AI的主要门槛,超过70%的老年用户主观建议呼吁“更易用的产品”和“更多的培训”,而安全与风险顾虑仅占4% [2] - 不同地域、性别、年龄段、职业出身的老人对AI的看法和用法存在显著差异,在推广普及过程中需要分层实施 [2] AI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 - AI产品如夸克App“健康助手”通过学习上万本专业书、上千万篇论文文献等资料,可为老年用户提供准确答案,避免广告和不良信息干扰 [4] - 医院等专业机构是AI价值的转化器,熙牛医疗为浙一医院数字化系统新增“AI问答”功能,医生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可便捷调取数据,提升服务效率 [4] - 达摩院“平扫CT+AI”多癌筛查技术用于胰腺癌、胃癌等常见癌症早期筛查,已覆盖9个国家和地区,为2000万人次提供服务 [5] 适老化智能产品消费趋势 - 淘宝天猫平台适老化智能产品过去一年普遍实现销售额三位数增长 [6] - 健康管理领域:今年1月至8月,具备适老化功能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超过200%和350% [7] - 陪伴看护领域:同期银发人群下单的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速接近200%,老人专用看护摄像头销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 [7] - 新型产品如“掌静脉门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50%,有效解决老人忘带钥匙、指纹磨损等问题 [7] - 文旅消费领域:今年1月至8月,银发人群购买智能翻译机累计金额同比增长近300% [8] 养老机器人及情感陪伴AI的挑战与机遇 - 具身机器人技术路线尚未收敛、领域知识尚不具备,技术成熟后如何迈过产业推广渗透的鸿沟仍是关键难题 [9] - 看护、康复、洗浴、大小便处理等专用机器人已具备较强可用性,未来可采取机器人与护理员协同照护的模式 [9] - 情感陪伴类AI产品存在主动交互和情境感知能力弱、文化和方言隔阂深、无法真正共情等问题 [9] - 情感AI未来定位不应是“替代”人类亲情,可类比宠物,成为家庭与社区之外的一个陪伴新选项 [9]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GDP同比增长4.5%!这些产业增势良好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17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9318.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1]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51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194.46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4100.97亿元,同比增长4.4% [1] 农业生产 -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2% [2] - 农业产值29.51亿元,同比增长5.2%;园林水果产量同比增长37.1%,其中荔枝产量同比增长174.5% [2] 工业生产与制造业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3] - 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2%,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1.6% [3]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3] - 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服务器、传感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78.3%、39.7%、27.6%、24.5% [3] 外贸进出口 -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650.2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进口4522.9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口7127.2亿元,同比增长8.3% [4] - 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9.3%,占全市进出口比重47.0%,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4] - 9月单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4%,其中进口同比增长29.3%,出口同比增长3.3% [4] 消费市场 -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9.62亿元,同比增长2.0% [5]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1.6%、67.8%、28.5% [5] -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8% [5]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5.1%,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8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 [6][7] - 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9% [7]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0.0%,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2% [7] 服务业 -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74.92亿元,同比增长3.7% [8]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同比增长19.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同比增长14.3% [8] - 邮政、快递、电信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57.7%、23.7%、10.1% [8] 金融与价格 - 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116.24亿元,同比增长3.0%;贷款余额20018.50亿元,同比增长4.0% [9] -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0% [10]
智能穿戴融入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4 14:54
行业整体态势 - 智能穿戴设备正从“备用工具”转变为“生活刚需”,并从“耐用品”演变为“消耗型刚需”,成为消费者的“无声伙伴” [1] -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 [1] - 与2020年9月底相比,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稳步快速增长态势 [1] 市场驱动因素 - 健康监测是中国消费者购买智能手表的首要原因,占比45.48% [2] - 产品设计精美有个性和记录运动情况也是主要购买原因,占比分别为44.71%和43.44% [2] - 入门级基础设备的强劲需求以及更先进的追踪功能正在推动智能手表市场扩张 [2] - 智能穿戴市场的繁荣是技术驱动与需求觉醒双重作用的结果,行业正从“技术驱动”向“用户需求驱动”转型 [4] 细分市场表现 - 智能手表品种数达2.9万种,年均增长46.8%,增速显著 [3] - 智能眼镜品种数为0.2万种,年均增长23.5%,增速显著 [3] - 智能耳机品种数达12.2万种,年均增长14.0% [3] - 智能手环品种数为2.8万种,年均增长1.2% [3] - 老人智能手表在消费者购买过的类型中占比最高,达56.82%,显示其市场主导地位 [2] - 成人智能手表占比54.78%,反映成人对健康和运动功能的高需求 [2] 区域分布与消费趋势 - 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总量排名前五的省市为:广东省15.84万种、北京市0.65万种、浙江省0.32万种、上海市0.31万种、福建省0.28万种 [3] - 耳机消费呈现新趋势,67.71%的普通用户拥有两副以上耳机,针对睡眠、运动、办公等场景的细分产品需求旺盛 [4] - 耳机产品出现“通勤款”“运动款”“睡眠款”“办公款”的精细分类,从耐用品转向快速更新 [3] 技术发展与未来展望 - AI与可穿戴设备的结合正成为行业后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AI语音交互助手、AI生理分析、AI自适应降噪等功能的渗透速度将持续加快 [4] - 厂商的产品差异化战略将成为消费者存量替换的推动力 [4] - 随着功能丰富、价格降低及生态兼容性提高,智能眼镜完全有可能替代手机的部分功能,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连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