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会展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新加坡让东南亚旅游市场“卷”起来:上半年游客超本国人口,还在找新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7-24 15:37
旅游业发展策略 - 新加坡通过会展业(MICE)推动旅游业高品质增长,MICE旅客平均消费是休闲旅客的1.7倍至2倍 [2] - 2024年上半年新加坡接待833万人次国际旅客,中国游客达14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中国与新加坡互免签证后,中国重回新加坡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地 [1] 会展业布局与优势 - 新加坡拥有六座专业会展场馆,包括新加坡博览中心,并计划在市中心新建MICE中心 [4][5] - 新加坡定位为"全球最佳会展城市",通过市场手段整合会展资源,成立展览与会议署 [4] - 中国文化中心成为东南亚文化出海重要平台,举办大量中国文化相关活动 [5] 市场竞争与差异化 - 新加坡生活成本全球最高(与苏黎世并列),但以安全(数字、卫生、基础设施、人身安全)作为核心竞争力 [6] - 曼谷等低成本亚太枢纽城市对新加坡会展业形成竞争,新加坡通过提高附加值应对 [6] - "旅游业2040"目标三大支柱:MICE、休闲旅游、中转过境旅游,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将增加50%客容量至5000万人次/年 [6] 旅游体验与可持续发展 - 会展旅客与休闲旅游需求融合,新加坡中餐多样化(娘惹菜、Mod-Sin菜系)满足中国游客需求 [7] - 新加坡推动"花园里的城市"理念,建设"空中花园"和高楼绿化,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9][10] - 会展业引入低碳设计(太阳能屋顶、碳中和服务),契合中国企业出海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10] 区域旅游市场动态 - 2024年上半年泰国入境游客下降,马来西亚因中马互免签证中国游客预计达500万人次(2023年仅150万人次) [1] - 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趋势为新加坡会展业带来机遇,全球华商峰会连续两年在新加坡举办 [4]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谈中新MICE市场,“双向赋能”构建商旅生态系统
财经网· 2025-07-03 15:49
全球MICE市场格局重构 - 中国与新加坡在MICE市场的战略联动日益紧密,新加坡通过"旅游业2040"战略将MICE产业定位为核心增长点,目标实现三倍收入增长 [1] - 新加坡依托中新建交35周年、互免签证政策及2024年超300万中国旅客流量,打造连接中国与亚太的会展枢纽 [1] - MICE旅客人均消费达普通游客1.7-2倍,新加坡计划通过产业对接、创新协同构建商旅生态系统 [2] 新加坡MICE战略实施路径 - 需求端聚焦高增长市场培育,供给端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产业端推动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转型 [2] - 空间布局上开发新MICE中心,整合滨海湾区域设施形成"1小时商务生活圈",覆盖7.3万间酒店客房及新景点如万态亚洲雨林探险园 [2] - 硬件升级包括2027年保时捷体验中心、科学中心新建及滨海湾金沙二期改造,酒店业梯度供给覆盖高端会议到中小型论坛 [2] 服务创新与数字化工具 - 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2025年动工提升中转效率,配合"过境旅客体验提升计划"吸引商务客停留 [3] - 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智荟新加坡"微信小程序,提供场地预订、行程规划一站式服务 [3] - 采用AI智能匹配系统、虚拟会议演播室等技术,结合国立大学资源策划技术对接会 [4] 中国市场的双向赋能策略 - 2025年中新建交35周年之际,新加坡通过区位联通性、产业创新性、设施可持续性三大优势服务中国企业出海 [3] - 吸引"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等活动落地,70%华人人口及互免签证政策提升商务便利度 [4] - 开放中国特色商业元素定制服务,如文化主题展览、盛大开幕活动支持 [4] 差异化竞争优势 - 创新性体现在生物医药、绿色科技等领域资源整合,如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论坛促进行业标准共建 [5] - 可持续性优势包括太阳能屋顶、低碳建筑设计及全流程碳中和服务,吸引谷歌、微软等企业可持续发展峰会 [5] - 稳定透明的政府治理与法治体系形成"信任与安全"城市品牌,吸引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等活动持续落地 [5] 短期发展目标 - 2025-2027年重点提升中国MICE客群规模,推动高端大型活动落地 [5] - 深化与中国行业协会合作,强化亚太行业交流枢纽地位 [5] - 优化"景点+MICE"、"Bleisure"模式,开发定制化产品满足中国企业品质化需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