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及赛事

搜索文档
匹克球,何以“打”动人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匹克球行业概况 - 匹克球融合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规则,使用短柄实心球拍和中空塑料球,场地接近羽毛球场但更紧凑[3][11] - 美国市场五年间参与人数增长超过170%,连续3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3] - 中国网球协会2023年启动推广工作,搭建竞赛规则、器材标准及教练裁判管理体系[4] 市场推广与参与度 - 2024年中国匹克球巡回赛举办80余场,2025年增至300场,覆盖20个省区市,参赛人次破万[4] - 华北最大匹克球中心拥有200多名会员,会员黏性强,部分用户每周参与4-5次[2] - 上海某俱乐部两年内扩展至3家分店,会员超1200人,20-35岁青年占比70%[3] 教育与社区渗透 - 东莞理工学院将匹克球列为体育必修课,累计4000多名学生完成课程,开发跨学科课程如大数据战术分析[5] - 北京某中心与学校合作开设兴趣课,推进体教融合,目标培养未来奥运选手[5] - 社区改造闲置场地为匹克球场,半年内月接待量从50人次增至300人次,中小学公益课续报率达40%[6] 国际合作与品牌布局 - 美国运动品牌JOOLA参与中国生态建设,布局制造、培训与赛事环节[7] - 中美青少年匹克球交流活动促成跨国社交联系,赛事配备双语裁判团队[7] - 行业认为中国政策支持、年轻化运动人群及完整生态为匹克球提供巨大机会[8] 运动特性与用户画像 - 运动强度适中,每小时消耗400-600千卡,受伤风险低,适合全年龄段[12] - 双打为主,社交属性强,易促成社区、企业及家庭互动[13] - 用户常结合旅行与参赛,50岁以上群体因门槛低、趣味性强成为核心受众[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