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穿戴电子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在国际可穿戴标准领域“考试通过” —— 专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尹奎英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4 15:05
2018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人脑机实验室中,应用了表面肌电信号可穿戴技术的灵犀 手初具雏形。该集团首席专家尹奎英是主要研发人员,这只特殊的"手"伴着她的手完成一个又一个既定 动作,如同一个婴儿通过模仿母亲的行为不断成长。 灵犀手日益灵敏,贴合臂部佩戴后,似手形状的机械装置便能将"心电感应"转化为实际动作,让失去手 的人有机会重新拥抱生活。这是中国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实现的一项重要突破,这一"新生命"的诞生 领先世界,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转自:中国质量报 在国际可穿戴标准领域"考试通过" —— 专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尹奎英 □ 本报记者 刘松瑶 "后来,芬兰专家同意加入,美国专家也同意加入,最难的一关就这样硬挺过来了,标准终于步入委员 会草案阶段。"她说,"这也意味着,历经一路跌跌撞撞,中国在IEC/TC124中有了第一个国际标准草 案,中国开始在国际可穿戴标准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在尹奎英看来,从2019年提交提案到即将结束最终国际标准草案阶段,这项标准能突破重重考验取得今 天的成绩实属不易。"所有技术成果,中国都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底气。"据尹奎英 介绍,随着灵犀手与人 ...
优化静电纺丝提升纤维电子应用性能 助力开发自供电智能服装及健康监测设备
科技日报· 2025-08-07 17:20
该材料的首个应用是制造口罩。由于这种材料能携带电荷,可有效吸引并捕获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为 佩戴者提供更高级别的防护。这仅仅是其潜力的冰山一角,该材料在传感器和能量收集器领域同样展现 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此基础上,未来的服装能够实时监测穿戴者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甚至在运动时通过收集人体动 能来为电子设备充电。这种材料的布状质地使其比传统塑料传感器更加舒适,能够直接融入服装中,实 现真正的"智能穿戴"。此外,由于静电纺丝技术非常适合生产大片材,这对于构建高效的能量收集系统 尤为重要。 研究团队正积极探索通过后续处理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的方法。目前,静电纺丝板材的多孔结构虽然有 利于空气流通和轻量化设计,但通过加热和压力使其致密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灵敏度和能量输出 效率,为未来的应用开辟更多可能性。(记者张梦然) 新技术的核心在于一种名为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的聚合物。这种材料轻质、柔韧, 以其独特的铁电、压电及热释电特性而著称,能够在受到压力、弯曲或温度变化时产生电荷,从而为自 供电传感器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和分子量,改善了纤维的内部结构,使得材料无需高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