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喜剧综艺
icon
搜索文档
喜人正在偶像化
36氪· 2025-10-29 07:18
节目现象与粉丝行为 - 《喜人奇妙夜2》播出后,北京米未公司门口出现大量粉丝蹲守,清晨六点即有人等待,人气喜人出现时尖叫声此起彼伏,场景堪比偶像见面会 [1] - 粉丝追星方式高度饭圈化,线下追求“饭撒”(对视、比心、收信),一张喜人拍立得原件在二手市场可卖到四位数价格,与时代峰峻旗下偶像相当 [13] - 线上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博上,喜人选手的每个表情动作都被拆解分析,二创视频强化其可爱、帅气、CP感等人设标签,推动偶像化进程 [13] 喜人偶像化演进历程 - 喜人偶像化是一场漫长的文化进化,始于2021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喜人奇妙夜》中完成 [2] - 初期通过CP组合吸引热度,如“皓史成双”、“逐梦亚军”被粉丝剪辑成暧昧混剪视频,CP粉自发建群、控评、产粮 [5] - 到《喜人奇妙夜》时,米未公司更懂观众心理,将喜人推成整体“群像”,赛制鼓励不同成员随机组合,产生大量临时“搭子”关系,减少CP绑定排他性 [7][8] 群像生态与市场定位 - “喜人宇宙”的建构类似漫威体系,每个成员有自己的故事线并可交叉重逢,粉丝从“嗑一对”演变为“嗑一群” [10] - 喜人IP从依赖外部流量逻辑(CP)的产品,进化为能自带流量、拥有独特文化内核(群像)的品牌 [11] - 喜人群像填补了内娱群像关系崩塌后的空白,其粉丝群体与德云社、十个勤天、0713、院人的粉丝高度重合 [11] 粉丝心理与情感需求 - 粉丝对喜人的关注不再完全依赖作品质量,出现“虽然这期作品不太好笑,但他好真诚”等评论,喜剧专业评价体系正被情感取代 [16] - 喜人提供了真实的情感代偿,其怀才不遇的共情、彼此扶持的温暖、共同创作的赤诚,代表一种“还没被工业污染”的理想化创作状态 [16] - 喜人的真实性构成独特魅力,观众看到其不完美、努力、失败与坚持,并在他们身上看到真实的自己 [17] 产业背景与市场驱动 - 传统偶像供应链崩塌,唱跳爱豆失去选秀节目,偶像团体无固定舞台,观众转向其他领域寻找乐子,喜人在此缝隙中诞生 [22] -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兴起为喜剧演员提供固定曝光机会,使其粉丝关注从作品延伸至本人 [22] - 喜人成长路径带有“养成系”魅力,从小剧场到综艺舞台的可见成名过程,让粉丝获得“共同成长的荣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