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
搜索文档
“探寻日本好味·美食巡礼 in 北京”在日本驻华大使馆举办启动仪式丨特别策划
日经中文网· 2025-10-24 11:11
活动概览 - 活动名称为“探寻日本好味·美食巡礼 in 北京”,旨在通过乡土料理与地方清酒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1] - 启动仪式于10月16日举行,活动正式举办时间为2025年10月27日至11月30日 [2] - 参与餐厅数量从去年的15家增加约13家,扩大至北京市内约28家日本料理店 [2] 活动内容与特色 - 各参与餐厅将推出可品尝日本各地乡土料理与地酒的特别菜单 [2] - 活动以实惠的价格和杯装形式提供高档地酒 [6] - 各门店推出集章打卡活动,点购乡土料理或地酒即可获得印章,集齐印章有机会赢取包括东京新大谷酒店行政套房、长富宫饭店餐厅双人餐券及日本各地地酒等精美礼品 [8] 相关推广与支持 - 活动海报及微信小程序已正式上线,详细介绍参与餐厅信息及奖品内容 [12] - 10月16日启动仪式同期举办了由中国籍厨师参加的日本料理大赛,三位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厨师同台竞技 [14] - 大赛评委包括驻中国日本大使金杉宪治、日本大使官邸料理人堀郁雄及北京日本调理师会会长深谷浩康,他们对三位厨师的作品予以高度评价 [14] 比赛结果 - 大赛冠军为富山·鮨四季Toyama的厨师长韩少文 [16] - 亚军为松笠(四川省·成都市)的创始人&料理长杜亚强 [19] - 季军为人间味料理Ningenmi(长沙市)的主厨卢闽 [21] - 三位厨师对日本料理的深刻理解与创新构思获得认可 [23]
欧美“正宗日料”,大部分竟出自中国大厨之手
36氪· 2025-06-13 15:40
全球日料行业华人主导现象 - 全球范围内大部分日本料理店由华人经营 法国巴黎2000多家日料店中许多为华人所有 美国华盛顿30家日料店中24家非日资 其中一半为华人老板[1][3] - 高端日料市场同样被华人占据 纽约知名Omakase餐厅Sushi Blossoms和与Masa有渊源的Joji均由华裔主厨掌舵[1] - 华人经营日料店月收入可达6-7万美元 部分经营者采用家族传承模式[3] 华人日料经营策略 - 采用本土化改良策略 融合中国调味料如郫县豆瓣酱 花椒油等创新菜品 如十三香烤鱼 老抽溏心蛋等[5] - 大胆创新菜品形式 将欧洲高端食材(鱼子酱 鹅肝 松露)与传统日料结合 推出"和风小笼包"等融合菜[5][7] - 价格策略灵活 美国日料自助餐价格区间15-35美元 法国日料自助午餐约22欧元 晚餐40欧元以内[38] - 供应链管理优势 就近采购食材降低成本 采用预制调料包实现标准化生产[26] 传统日料行业困境 - 日本本土认证体系推广受阻 全球仅3000多名从业者通过日本农林水产省认证[16][18] - 传统怀石料理价格高昂 东京米其林二星人均消费3-4万日元 纽约日料人均69美元远超中餐36美元水平[24][26] - 经营模式僵化 怀石料理流程繁琐(7-11道程序) 不符合现代快节奏消费需求[22][24] - 国际化扩张乏力 日本餐饮企业习惯国内政策扶持 海外融资能力弱于华人经营者[29] 华人餐饮业发展历程 - 早期海外华人通过"三把刀"(菜刀 剪刀 剃刀)谋生 餐饮业成为主要生存手段[30] - 面临双重困境 既要应对西方对中餐的偏见 又需保持文化认同[32][34] - 创新经营方式 包括组织集中采购 本土食材替代(龙舌兰酒代料酒) 开发融合菜品(左宗棠鸡)[34][36] - 形成商业互助网络 华人经营者通过同乡关系实现资金互助 风险共担 疫情期间表现突出[4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华人经营者通过价格战和规模化经营挤压日资空间 如推出无限量刺身自助等[38] -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温州 福建籍经营者建立跨区域商业网络 共享资源与市场信息[41] - 文化融合成效显著 成功将高端日料转化为大众消费品类 扩大市场覆盖面[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