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拉面
icon
搜索文档
“失去的30年”,如何重塑日本餐企?
虎嗅APP· 2025-10-25 21:16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餐饮企业在“失去的30年”通缩环境中,通过极致效率优化、技术创新和“表演式烟火气”的体验平衡,锤炼出强大的运营能力,其代表公司寿司郎和滨寿司在中国市场成为人气王 [4] - 日本餐饮模式根植于其特定社会土壤,中国餐饮市场在供应链、人工成本、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能简单照搬日本经验,关键在于学习其创新思维而非具体模式 [38][39] - 餐饮企业出海需适应目标市场,中国餐企进入日本市场应注重“表演”体验、做好长期低回报预期,并亲力亲为克服信息差 [41][45][47] 回转寿司的运营效率与商业模式 - 寿司郎在中国市场表现出极高运营效率:客单价约120元,翻台率平日达6,节假日高峰可达10甚至15,回本周期仅1-1.5年,最快7-8个月 [7] - 相较于中国市场,日本回转寿司模型成本更高:单店投资需1000万至1500万日元,回本周期5-6年,毛利率约55%,其中原材料成本占40%-50%,人力成本占25%-30% [7] - 回转寿司本质是“将工厂搬到门店”的商业模式,通过持续技术迭代提升效率:从价格透明化(1.0)到传送带普及(2.0),再到后台作业(3.0),最终发展为4.0版本,运用触摸屏点餐、鲜度管理、RFID单品管理、特级轨道定向送达等技术,将损耗率从13%大幅降低至1%左右 [9][10][11] - 该模式通过定制化设备(如定制传送带、固定水龙头)优化空间布局,核心在于提升翻台率、减少人力、降低损耗,将服务与零售的不确定性用制造业逻辑重构 [12] “失去的30年”对日本餐饮业的重塑 - 日本长达30年的通缩环境迫使餐饮企业专注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而非单纯降价,穿越周期的企业成功关键在于将价值点做到极致 [15] - 萨莉亚通过门店与供应链双向优化实现成本控制:以意大利面为例,食材处理从干面、冷冻面演进至即热鲜面,简化操作、缩小厨房面积、提升出餐效率 [16] - 垂直供应链是日本实现性价比的重要模式:萨莉亚等企业绕过传统多层分销环节,直接与农民合作进行定制化生产(如研发叶更多的生菜、矮化西红柿),以控制成本并保障核心单品品质 [17][19][20] - 过度强调降本增效可能导致创新乏力:日本社会长期通缩压制了工资增长与消费安全感,进而影响创造力,企业需在效率与体验间寻找平衡 [20] 表演式烟火气与差异化体验 - 成功餐饮业态擅长在标准化基础上提供“表演式烟火气”:通过现制、互动等体验亮点提升价值感,例如丸龟制面的开放式厨房现切现煮乌冬面,营造烟火气,其基础款产品毛利率可达90% [21][22][24] - 丸龟制面模型效率极高:采用counter式设计,用户点餐至取面流程仅需20秒,100平米门店高峰期30分钟可服务100人,月营收超50万元人民币,毛利率达76% [25] - 餐饮连锁化需在高效率“拼装式”商业模式上,通过差异化体验打造竞争壁垒,例如回转寿司在自动化流程中保留娱乐属性(如抽奖、触摸屏) [26] 日本餐饮创业与存量竞争新形态 - 日本曾出现类似“滴灌通”的Venturelink模式:整合地方金主资金,孵化连锁餐饮品牌并授权加盟,但因优质选址稀缺、过度金融杠杆及收益不达预期而破产 [28][29][30] - 日本餐饮业形成创业阶段化与分工化:由小型团队专注0到1品牌孵化,成熟后出售或授权给大型餐饮集团进行规模化扩张,例如七宝麻辣烫 [31][32] - 中国餐企出海日本案例:杨国福麻辣烫凭借重口味、健康形象切入市场;M Stand以饮品化咖啡差异化解构日本传统咖啡包袱;新荣记选择日本作为高端餐饮出海首站 [33][42][43] 中日餐饮市场差异与出海建议 - 中日餐饮市场存在根本差异:菜系(日本多冷食易预制,中国多现炒)、供应链(中国丰富分散,日本集中)、人工成本(日本约为中国两倍),导致日本垂直供应链模式在中国不一定成立 [39] - 中国餐企出海日本需注意:日本市场回报慢、利润率低(净利润率约2%-5%),但门店生命周期长、经营环境稳定;创始人应亲力亲为克服语言文化带来的信息差,避免过度外包 [45][47] - 日本餐企出海挑战在于其非语言文化依赖默契,缺乏标准化运营手册,难以在海外市场有效沟通与复制成功模式 [40] - 对中国餐企的启示:借鉴日本“表演”思维,在标准化基础上打造独特体验峰值;同时日本餐企需放下对品类的固有执念,拥抱本土化创新 [41][44]
吃出很多小虫!已停业!深圳一知名餐厅被曝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23:16
大众点评APP显示该店已处于"歇业关闭"状态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深圳一家味千拉面店里吃饭,发现碗里有很多黑色的小虫子。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工作人员回应 称,已跟进调查处理,并责令该门店停业整改。 10月13日,有网友称其在深圳宝安宏发领域荟店的味千拉面就餐时,在碗里发现了多只黑色的小虫子。视频画面显示,面汤中有多只黑色的小 虫。 10月14日中午,该名用户在视频的评论区留言表示:"市监局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反馈已经查封该门店进行闭店整改了,门店已经按照订单金额十 倍赔偿。希望餐饮商家多关注食品卫生管理"。 10月14日,南都记者通过大众点评搜索"味千拉面宝安宏发领域荟店"显示,该店铺已经处于"歇业关闭"状态。据"大众点评"APP显示,味千拉面 在深圳有超25家门店。 10月14日下午,深圳市宝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局已经关注到此事,并且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跟进处理。执法人员已对涉事门店 实施查封的行政强制措施,责令该门店停业整改。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南方都市报(nddaily)、深圳大件事(nandusz)报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蔡宇晴 视频:黄诗慧 编辑:余思敏 ...
国庆“顶流”的黄金周:登9次热搜,单日1400万人涌入他的直播间
36氪· 2025-10-11 09:05
鸡排哥个人影响力 - 国庆期间相关话题累计9次登上各大平台热搜主榜,单日最多同时4条词条在榜[1] - 短视频平台粉丝数在10月8日达到94万,30天内涨粉超60万[3] - 国庆第一天直播间观看总人次超过1400万,此后7天每日平均观看总人次在700万至800万之间[5] - 被景德镇文旅局聘为“文旅推介官”,成为国庆期间的“顶流”[3][9] 对本地商业的带动效应 - 鸡排哥旁边卖鸡蛋饼的小吃摊销量增长明显,附近绿豆摊位推出“凭鸡排买绿豆汤立减2元”的促销活动[7] - 抖音平台上鸡排炸串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56%[7] - 国庆假期前三天,景德镇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七成[7] - 烧玻璃体验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4%,制陶和手工陶艺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1%[7] - 飞猪、携程等平台数据显示,景德镇国庆假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60%[8] 爆红现象与运营细节 - 出现黄牛将代排队价格炒至50元/小时,开摊首份鸡排号码牌一度被炒到200元[3] - 鸡排哥坚持“学生优先、现炸现卖、绝不过夜”三大原则,摆摊生涯已30年[10] - 提供高强度情绪价值,如“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等金句成为流量密码[11] - 拒绝加盟邀约和仿冒品周边,坚持守住摊子[12] - 国庆首日连续工作超过15小时,出现过度劳累现象[13] 城市文旅的承接与努力 - 景德镇在节前将鸡排哥摊位前500米路段重新铺设,打造“鸡排大道”[20] - 国庆期间安排城管专班维持秩序,并安排志愿者帮忙引导队伍[20] - 其他景区开设瓷业习俗祭祀仪式、趣味民俗活动、创意集市等一系列活动[20] - 将鸡排哥纳入官方推广体系,制作文旅推荐视频[20] 草根网红的比较与启示 - 昔日顶流拉面哥走红时,一天到访人数最高峰达5.2万人,堵路5公里[17] - 拉面哥粉丝最高达到270多万,目前粉丝数约为230万[17] - 淄博炒饼哥热度褪去后仍在正常出摊,其摊位持续为八大街带来流量[17][19] - 拉面哥走红后带动家乡一半左右务工人员返村发展[19]
风味不停歇!我校参加”八大学院美食嘉年华”活动
搜狐财经· 2025-10-08 08:50
活动概况 - 公司总务处餐饮服务中心在国庆、中秋节期间参与了由学院路街道和花园路街道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联合主办的"八大学院美食嘉年华"活动 [3] - 活动依托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工业文化底蕴与周边八所高校资源优势举办 [8] - 活动时间为每天11时至20时,旨在让市民一站式体验高校食堂美食 [8] 公司参与细节 - 公司共选派20名厨师参与活动 [3] - 公司准备了来自两校区的17余种经典与创新菜品及饮品,包括枣糕蛋挞、鸡排鸡块、米粉、拉面、猛火铁板鱿鱼、广式烧鸭、豉油鸡、鸡蛋仔、抄手、酸辣粉、本草茶饮等 [3] - 公司共设置8个美食摊位和1个文创月饼摊位 [3] - 公司的猛火铁板鱿鱼被描述为学校夜市的"销冠" [10] 活动反响与影响 - 公司的鸡蛋仔、猛火铁板大鱿鱼、广式烧鸭和豉油鸡等菜品受到市民广泛好评 [3] - 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观看了公司摊位活动情况 [5] - 活动促进了校园风味与街区的融合,为市民提供了地道的校园味体验 [8][10]
“韩国展团亮相第二十二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多元化产品与互动体验赢得热烈反响
中国食品网· 2025-09-29 18:39
韩国展团参展概况 -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组织的韩国展团成为展会亮点之一 [3] - 展团汇聚8家韩国优质食品企业 [7] - 展品涵盖米酒、拉面、坚果零食、红参、婴幼儿奶粉等多种特色健康产品 [7] 展团活动与互动 - 设置免费试吃试饮活动 包括品尝醇香米酒、体验正宗韩式拉面风味、了解红参保健功效 [12] - 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拉近企业与消费者距离 直观展示产品口感及价值 [12] - 为到访游客精心准备定制款环保包 设计时尚美观 兼具实用性与环保理念 [14] 参展效果与未来规划 - 活动吸引大量参观者驻足体验 有效促进中韩农产品文化交流与合作 [3] - 韩国农水产流通公社负责人表示本次参展是韩国优质食品与中国西南地区消费者的重要对接 [16] - 未来将继续推动此类交流活动 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韩国农产品 助力中韩农业贸易深化合作 [16]
餐饮冰火年:2.8 万亿增长与 161 万闭店潮
搜狐财经· 2025-08-12 21:32
行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2.85万亿元 同比增长4.1% [1][3] -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0.4% 为2023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3] - 全年闭店数预计突破300万家 快餐小吃等大众品类成为重灾区 [1] 市场结构分化 - 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至24%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管理抢占市场 [3] - 绿茶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2%-36% 小菜园日均净利润近200万元 [3] - 中小商户生存空间被挤压 上半年新增餐饮门店159.9万家但开关店差仅70万家 较2024年收窄40% [3] 政策环境影响 - 禁酒令导致高端餐饮酒水营收占比从35%跌至12% 商务宴请订单量骤降40% [5] - 社保新规要求全员参保 人力成本平均增加20% 部分小微餐饮利润率从8%压缩至3% [5] - 地方政策差异显著 上海社保基数7384元较深圳6733元高出9.7% 导致同类餐馆用工成本相差15% [7] 成本压力分析 - 食材成本持续上涨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 蔬菜批发价涨幅超30% [8] - 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房租占营业额比重突破15% 上海南京东路快餐店月租金达12万元 [8] - 环保新规要求安装三级净化系统 单店改造费用约1.8万元 [8] 消费行为变化 - 餐饮客单价同比下降8.3% 30元以下订单占比提升至62% [8] - 健康需求推动产品结构重构 某沙拉品牌订单量增长45% 传统小吃店客流下降30% [9] - 下沉市场展现韧性 县域餐饮通过刚需组合实现15%净利率 [18] 行业创新与转型 - 连锁品牌通过供应链集中采购降低食材成本20% 人力成本控制在25% [12] - AI与物联网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效率 海底捞人力成本降低18% 瑞幸咖啡原料报废率压至1.2% [17] - 数字化营销成效显著 喜茶会员复购率达38% 太二酸菜鱼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带动客流增长25% [17] 模式创新与细分市场 - 加盟模式帮助中小商户缩短盈利周期 煎饼道门店数量从50家扩张至300家 [14] - 细分场景成为新增长点 徐记海鲜生日宴营收占比提升至40% 某轻食品牌通过企业团餐实现日均3000单 [17] - 绿色餐饮获得政策红利 星巴克年省电23% 某连锁品牌因环保认证订单量增长22% [20]
餐饮冰火年:2.8万亿增长与161万闭店潮
36氪· 2025-08-11 07:23
行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2.85万亿元 同比增长4.1% 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 [1][3] -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0.4% 为2023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3] - 全年闭店数预计突破300万家 快餐、小吃等大众品类成为重灾区 [1] 市场结构分化 - 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至24%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管理抢占市场 [5] - 绿茶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2%-36% 小菜园日均净利润近200万元 [5] - 中小商户生存空间被挤压 上半年新增餐饮门店159.9万家 但开关店差仅70万家 较2024年收窄40% [5] - 行业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绞杀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单店存活率不足30% [5] 政策环境影响 - 禁酒令导致高端餐饮酒水营收占比从35%跌至12% 商务宴请订单量骤降40% [7] - 北京、上海人均500元以上高端餐厅数量锐减52% 包间上座率从70%降至30% [7] - 社保新规使人力成本平均增加20% 武汉某热干面店因利润率从8%压缩至3%而闭店 [7] - 地方政策差异显著 上海社保基数下限7384元较深圳高出9.7% 导致同类餐馆用工成本相差15% [9] 成本压力分析 - 行业闭店率达22.66% 小龙虾店闭店率37.2% 麻辣烫31.8% 黄焖鸡31.5% [10] - 食材成本持续承压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 蔬菜批发价涨幅超30% [12] - 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房租占营业额比重突破15% 上海某快餐店月租金12万元 [12] - 环保新规要求安装三级净化系统 单店改造费用约1.8万元 [12] 消费行为变化 - 餐饮客单价同比下降8.3% 30元以下订单占比提升至62% [13] - 健康需求推动产品结构重构 沙拉品牌订单量增长45% 传统小吃店客流下降30% [13] - 某连锁火锅品牌客单价从120元降至95元 [13] 连锁化与效率提升 - 供应链集中采购使蜜雪冰城食材成本压低20% 单店人力成本控制在25% [15] - 蜀海供应链将食材损耗率从行业平均15%降至5% [15] - 加盟模式缩短盈利周期 煎饼道加盟商面粉采购成本从每斤2.8元降至1.9元 [17] - 连锁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某酸菜鱼品牌单店年节省成本5.2万元 [18]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海底捞引入智能排班系统使人力成本降低18% 全职员工占比从70%降至50% [19] - 瑞幸咖啡通过AI库存模型将原料报废率压至1.2% 单店年节省成本12万元 [19] - 预制菜使用率达70% 后厨人员减少40% 出餐速度提升3倍 [19] - 碧桂园机器人餐厅采用全自动炒菜机使人力成本降40% [19] 模式创新与市场拓展 - 喜茶通过企业微信沉淀2000万会员 复购率达38% [19] - 太二酸菜鱼短视频挑战赛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 带动门店客流增长25% [19] - 徐记海鲜聚焦生日宴场景 相关营收占比提升至40% [20] - 县域餐饮展现韧性 河南某早餐店日销3000单 净利润率达15% [20] - 蜜雪冰城在县级市场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 客单价8元仍保持12%净利率 [20] 可持续发展趋势 - 星巴克采用太阳能发电与智能照明年省电23% 并获得政府绿色补贴 [22] - 某连锁品牌因使用可降解包装获得外卖平台流量倾斜 订单量增长22% [22]
沸腾火锅、香甜奶茶、劲道拉面……中国美食香飘海外 餐饮出海“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7-26 15:15
中餐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 中国美食如火锅、奶茶、拉面等已融入欧洲消费者日常生活 [1][3][5] - 德国柏林和西班牙马德里等地的消费者对中国菜如炒米饭、面条、烤鸭和火锅接受度高 [3][5] - 中餐厅在海外提供更纯正的口味以满足当地需求 [11][14] 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 新一代中餐厅经营者采用数字化系统优化运营,如计算菜品销量以指导备菜,保持新鲜度并减少浪费 [13] - 数字化系统提升出餐效率,顾客点菜后厨师可直接查看需准备的菜品 [16] - 企业注重供应链稳定,布局标准化、现代化供应链,以区域性中央厨房为核心,结合本地采购和国际配送降低成本并缩短供应周期 [22] 中国餐饮企业出海现状 - 海外中国餐饮门店数量已达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19] - 中餐企业出海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经营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化 [19][22] - 海外中餐厅通过强化供应链和数字化运营提升竞争力 [6][11][22]
是流量密码还是转型良方?济南餐饮老字号兴起卖咖啡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13:08
餐饮品牌跨界咖啡业务 - 亮亮拉面在千佛山店试点推出美式和拿铁两款现制咖啡饮品,单价控制在10元以内,试点一天最少卖三十杯 [1] - 超意兴快餐齐兴店推出四种咖啡饮品,单价7 9-9 9元,一天能卖上百杯,计划出品专属包装设计 [2] - 两家品牌均选择装修风格年轻化的新店布局咖啡业务,瞄准写字楼、景区等客群多元化区域 [3] "咖啡+"复合型餐饮模式 - 餐饮品牌通过"拉面+咖啡"、"咖啡+快餐"等混搭模式实现客群年龄层互补,吸引年轻消费者 [2] - 天津狗不理包子、老乡鸡、海底捞、和府捞面、袁记云饺等多个餐饮品牌试水咖啡业务,产品以平价美式或拿铁为主 [3] - 鲍师傅、好利来等烘焙品牌打造"烘焙+咖啡"组合,提升客单价与消费频次 [3] 咖啡市场增长潜力 - 2024年中国现制咖啡饮品市场规模达1177亿元,同比增长15 4%,预计2025年突破1290亿元 [5] - 2024年中国快餐市场规模为13300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196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8 1%,咖啡市场增速是快餐市场的两倍 [5] - 肯德基旗下"肯悦咖啡"凭借9 9元/杯策略2024年销量达2 5亿杯,同比增长30% [4] 成本与运营优势 - 快餐品牌使用全自动咖啡机和商业咖啡豆,单杯美式咖啡成本控制在3元以内,8-10元售价仍保持可观利润 [6] - 商用全自动咖啡机采购成本2万-5万元,远低于专业咖啡店设备投入,员工经短期培训即可上手 [6] - 餐饮品牌可共享既有门店资源和客流,无需额外支付房租和人工成本,同时提升客单价和品牌形象 [7] 专家建议与行业趋势 - 餐饮品牌需在供应链、产品标准化和差异化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咖啡豆品质稳定和出品质量一致 [7] - 打造品牌差异化特色,培养稳定的咖啡消费习惯是关键,市场需要讲好故事的产品 [7] - 咖啡作为高频、高复购产品,消费群体年轻化,与传统餐饮客群形成互补 [2][3]
欧美“正宗日料”,大部分竟出自中国大厨之手
36氪· 2025-06-13 15:40
全球日料行业华人主导现象 - 全球范围内大部分日本料理店由华人经营 法国巴黎2000多家日料店中许多为华人所有 美国华盛顿30家日料店中24家非日资 其中一半为华人老板[1][3] - 高端日料市场同样被华人占据 纽约知名Omakase餐厅Sushi Blossoms和与Masa有渊源的Joji均由华裔主厨掌舵[1] - 华人经营日料店月收入可达6-7万美元 部分经营者采用家族传承模式[3] 华人日料经营策略 - 采用本土化改良策略 融合中国调味料如郫县豆瓣酱 花椒油等创新菜品 如十三香烤鱼 老抽溏心蛋等[5] - 大胆创新菜品形式 将欧洲高端食材(鱼子酱 鹅肝 松露)与传统日料结合 推出"和风小笼包"等融合菜[5][7] - 价格策略灵活 美国日料自助餐价格区间15-35美元 法国日料自助午餐约22欧元 晚餐40欧元以内[38] - 供应链管理优势 就近采购食材降低成本 采用预制调料包实现标准化生产[26] 传统日料行业困境 - 日本本土认证体系推广受阻 全球仅3000多名从业者通过日本农林水产省认证[16][18] - 传统怀石料理价格高昂 东京米其林二星人均消费3-4万日元 纽约日料人均69美元远超中餐36美元水平[24][26] - 经营模式僵化 怀石料理流程繁琐(7-11道程序) 不符合现代快节奏消费需求[22][24] - 国际化扩张乏力 日本餐饮企业习惯国内政策扶持 海外融资能力弱于华人经营者[29] 华人餐饮业发展历程 - 早期海外华人通过"三把刀"(菜刀 剪刀 剃刀)谋生 餐饮业成为主要生存手段[30] - 面临双重困境 既要应对西方对中餐的偏见 又需保持文化认同[32][34] - 创新经营方式 包括组织集中采购 本土食材替代(龙舌兰酒代料酒) 开发融合菜品(左宗棠鸡)[34][36] - 形成商业互助网络 华人经营者通过同乡关系实现资金互助 风险共担 疫情期间表现突出[4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华人经营者通过价格战和规模化经营挤压日资空间 如推出无限量刺身自助等[38] -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温州 福建籍经营者建立跨区域商业网络 共享资源与市场信息[41] - 文化融合成效显著 成功将高端日料转化为大众消费品类 扩大市场覆盖面[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