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产业

搜索文档
生态产业鼓起渠首群众“钱袋子”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14:11
"过去村里搞养殖,有污染,现在是绿色环保产业。我们订单多的时候有50多人来干活儿,赶上抢大 单,上百人一起忙活。"小小柳条,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赵建伟难掩心中喜悦。目前,全庄村的 柳编工厂成为全县唯一获得出口权的村办企业,来自海外的订单源源不断。 这边柳条变"金条",那边荒山变青山。马蹬镇双泉观村位于丹江口水库东侧,村后是一座石漠化荒山, 一荒就是几十年。 几年前,赵建伟在广交会上看到柳编工艺品是畅销货,吸引了很多海外顾客。赵建伟考虑到杞柳生长周 期短、一年能收两茬,发展柳编产业,不仅能就地取材,村里还有草编、竹编传统,劳动力也不在少 数,适合产业发展实际。 他敏锐抓住机遇,建成了200多亩杞柳种植基地,从零起步,带领乡亲们利用柳条编制工艺品,实现在 家门口就业。柳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探索出了"种柳、编柳、出口"三产融合,"产业、创业、 就业"三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了产业优势。 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全庄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间闲置的旧校舍,却生产出了远销海外的 柳编工艺品,年销售额突破百万美元。 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为了守好丹江水汇入水库的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