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聚变能源
搜索文档
上海将建第一座激光聚变能电站:电价只有美国一半,2045 年商业运营
搜狐财经· 2025-09-21 17:25
项目进展与规划 - 团队已于2024年底在嘉定启动研究基地建设,并计划通过“三步走”战略在上海建设国内首座聚变能电站,期望在2045年实现商业运营[3][5] - 具体三步走战略为:2030年前后完成激光聚变实验堆的所有关键技术研发,2031年至2035年开展激光聚变堆的工程研制,最终在2045年实现商业运行[5] - 过去6年间,团队开展了11轮大型物理实验,使用“神光2”升级装置解决了所有重要物理问题,在最近的第11轮实验中获得的聚变三乘积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预计到2028年可实现点火[4] 技术优势与路径 - 团队采用区别于美国NIF“压缩和加热同时进行”的技术路线,于1997年提出“先压缩、后加热”的方案,可使聚变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4] - 在实现点火后,团队将致力于提高增益和重复频率,目标直接达到50赫兹,远高于美国10赫兹的目标,高重频对发电更有利[4] - 该方案在增益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增益越高则相对的激光驱动能量百分比越低,更有利于聚变电站的建造[5] 经济效益与产业影响 - 运用团队提出的点火方案,最终发电成本预计将只有美国聚变发电的一半,到2045年,美国聚变能电价预计为0.37元/千瓦时,而该方案有望将电价降至其一半[3][5] - 激光聚变能源有望带动规模达万亿以上的上中下游产业链[5] - 聚变能被视作终极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燃料来源近乎无限、无放射性且运行绝对安全等显著优势[3] 行业背景与里程碑 - 2022年12月5日,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激光聚变净增益,由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完成,这被视为人类向聚变能迈进的关键一步[3] - 自1972年起,全球科学家便致力于追求核聚变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目标,历经50年探索终获突破[3] - 目前NIF的增益已达到4倍,按照其发展路线图,也计划于2045年实现商业运行,届时每个千万瓦时成本将低于现有所有其他能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