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园区
icon
搜索文档
以产业创新场景赋能“立园满园” 成都未来医学城获评“中国特色生物医药园区优秀案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4:49
行业认可与创新模式 - 成都未来医学城入选《2025年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秀案例》榜单 与北上深等8个知名产业园区共同获得"未来医学创新转化典范"称号 [1] - 园区创新实践"医教研产"一体化模式 解决临床需求与供给侧脱节 企业创新策源能力不足两大痛点 [1] - 该模式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供"成都样本"与"四川经验" [1] 创新场景与合作拓展 - 成都未来医学城推出涵盖五大方面的14个创新场景 包括技术熟化 市场反馈 用户体验 商业模式展示 定价机制运行等 [2] - 创新场景旨在推动新技术示范应用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不同于传统供需对接会 而是开放多元化测试环境 [2] - 通过项目化思维帮助园区企业获得订单 区外企业拓展市场 实现资源链接与行业影响力提升 [2] 未来发展规划 - 园区将持续深化临床需求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 加速培育未来产业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 - 促进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医学创新动能 [2] - 目标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提供"成都方案" [2]
生物医药园,挣扎生存
投资界· 2025-05-26 11: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上海张江医药园区空置率上升,部分整层或半层空置,租金从7元/平米/天降至3.5元/平米/天,租户数量从十几家减少至七八家,且单户租赁面积减半 [4][7][8] - 全国生物产业园区达532个,但A股和港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仅200家左右,园区重复建设与低质量发展问题突出 [5] - 行业下行期企业收缩业务,创始人精力分散于砍管线、发工资和应付投资人,换租决策犹豫 [8] 园区经营模式变化 - 民营园区从热衷孵化器配套转向简化服务,倾向出租毛坯或定制高价空间,因需求萎缩 [7][8] - 部分园区放弃"生命科学"定位,引入技术服务、包装等非医药企业,改名"科技园"等 [10] - 地方政府松动产权出售限制以加速资金回笼,但民营园区仍面临租户现金流不稳定、国资竞争和租金贬值三大困境 [9][10] 区域发展差异与反思 - 新一线城市生物医药企业外流至苏州、上海,本土园区空置率高,行业会议规模缩水,政策缺乏对创新药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持 [12][13] - 杭州因AI产业崛起出现载体供不应求,对比凸显产业生态比物理空间更重要 [13] - 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获政策支持,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落地,吸引全国药企 [17] 招商乱象与政策调整 - 招商人员冗余导致无效路演频发,创业者经历多轮考察无果,部分地方政府要求民营资本领投才跟投 [20][21] - 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遏制税收优惠恶性竞争,但部分园区以条例为由消极应对 [21][22] - 行业呼吁裁减90%招商人员,转向构建产业生态而非依赖税收优惠 [21] 未来发展方向 - 理想园区需具备产业规划、基金支持和生态构建能力,国资与民营应分工协作:国资做平台生态,民营做创新孵化 [14][15] - 北京部分园区通过灵活载体设计(如可拆卸外立面、前置物料区)提升空间利用率 [23] - 行业等待转机,部分从业者感知2023年底回暖迹象,但整体仍缺乏激情,需平衡理性与扩张冲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