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购物

搜索文档
"对对碰" 直播购物热潮调查:狂欢背后的消费迷思与破局之路
江南时报· 2025-06-18 14:46
行业现状 - 新型购物模式"对对碰""推推乐"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结合盲盒随机性与直播间互动性成为流量密码 [1] - 商家以"买一拆N""隐藏款诱惑"为卖点,将纸巾、美妆、潮玩等商品包装成盲盒,通过九宫格碰色、连续加拆等规则刺激消费 [1] - 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超八成消费者接触过此类直播间,49.33%消费者偏好日用品盲盒,单笔消费集中在21-100元区间 [1] 消费者态度 - 52.35%用户认可创新形式,认为主播拆包互动增强趣味性 [2] - 近五成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存疑,典型案例包括无生产日期零食、标注"迪士尼正品"实为三无产品的潮玩 [2] - 价格虚高问题突出,直播间59.9元巧克力食玩在其他平台仅售13.3元,价差达4.5倍 [2] 行业乱象 - 商品标识缺失最严重,某3cm微型玩具未标注年龄警示,违反GB6675.1-2014安全标准 [3] - 51.33%消费者质疑规则透明度,业内人士爆料主播人为控制爆率,商品分装存在预设 [3] - 75.55%商品存在质量瑕疵,43.16%商家以"不退不换"拒绝售后,部分商品需消费者自付邮费补发瑕疵品 [3] 未成年人保护漏洞 - 多数直播间仅通过公屏打字确认"已成年",缺乏技术验证手段 [3] - 未成年人可轻易使用家长账号下单,部分直播间未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3] 监管建议 - 平台需统一规则公示,要求主播全程出镜拆包并公布隐藏款概率 [4] - 监管部门应加大虚假宣传处罚力度,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4] - 商家需打破"不退不换"潜规则,建立质量问题必退换机制 [4] 消费者防护建议 - 建议消费者核算单价成本,避免"许愿色""隐藏款"诱导冲动消费 [4] - 家长应启用青少年模式并保管支付密码,留存直播回放等证据应对未成年大额消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