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巾

搜索文档
美银证券:升恒安国际目标价至25.5港元 续予“中性”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22 14:49
该行指出,按产品划分,恒安国际的纸巾销售已恢复增长,相信国内市场的促销竞争纾缓,以及公司下 半年将持续开发电商及新零售渠道,将支持市场占有率上升、优质产品增长及业务毛利率。然而,卫生 巾产品的疲弱势头仍然持续,上半年销售额下跌14.4%,意味复苏之路并不平坦。 美银证券发布研报称,恒安国际(01044)上半年销量同比跌0.2%,除税后净利润降2.6%,符合市场预 期,该行相应下调集团今明两年除税后净利润预测7%。另外,因应销售跌幅收窄,2025年目标市盈率 提升至11倍(原本9倍),该行上调集团目标价8%至25.5港元,维持"中性"评级。 ...
恒安国际午后涨超3% 上半年纯利同比跌2.6% 中期息维持0.7元
智通财经· 2025-08-21 14:20
股价表现 - 恒安国际(01044)股价上涨3.05%至25港元 成交额达1.35亿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18.08亿元人民币 同比微降0.2%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3.7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2.6% [1] - 中期股息维持每股0.7元 [1] 业务展望 - 纸巾销售将成为下半年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 - 全渠道销售、产品个性化及稳定价格策略将支撑收入稳定 [1] - 下半年将加大营销资源投放力度 [1] - 高端高毛利产品预计保持稳定增长 [1] - 原材料价格平稳情况下 集团毛利将维持稳定 [1]
花样翻新的“对等关税”最先伤到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2:30
关税政策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福特汽车2023年第二季度出现首次季度亏损,业绩损失8亿美元,利润净亏3600万美元[1] - 通用汽车第二季度利润下降三分之一,亏损超过10亿美元,预计全年利润减少40亿至50亿美元[4] - 汽车行业高管敦促政府降低零部件和材料关税以缓解压力[1] 批发与分销行业受关税冲击 - 全美批发商分销商协会预计将成为贸易政策最大受害者,该行业规模达8.2万亿美元[7] - 批发商与分销商计划集体涨价应对成本上涨[7] 消费品行业涨价与成本转嫁 - 宝洁宣布8月起对美国市场25%产品提价5%,因部分材料需进口并面临关税压力[8] - 亿滋与好时等食品巨头警告终端零售价格可能上涨,涉及巧克力、花生酱等日常消费品[10] - 好时公司第二季度关税成本达1500万至2000万美元,通过产品容量缩水实现变相涨价[10] 企业应对策略与本土化挑战 - 宝洁虽在美国大幅投资本土化生产,但仍依赖进口材料导致成本压力[8] - 企业采取直接提价或隐性涨价(如缩减包装)两种方式转嫁关税成本[10]
四川西充:爱心物资暖校园 特殊儿童逐梦路更宽
搜狐网· 2025-07-20 16:08
公司捐赠行为 - S2M短视传媒向四川省西充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赠1.5吨大米、1000斤面粉、200斤食用油及20件纸巾等实用物资 [4] - 捐赠活动体现公司"伸出友爱之手 关爱特殊人群 助力梦想起航"的企业初心 [4] - 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公益事业 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贡献力量 [10] 捐赠影响 - 物资将直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包括饮食和卫生条件 [8] - 捐赠活动不仅提供物质帮扶 更给予特殊儿童精神慰藉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爱 [10] - 学校负责人表示捐赠解决了燃眉之急 并专门撰写表扬信向教育局宣传 [10] 社会意义 - 公司行为是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具体案例 [7] - 捐赠为特殊儿童营造更温馨包容的成长环境注入新动力 [7] - 活动展示企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支持 成为社会关爱的鲜活范例 [7][10]
网店故意发错货引诱事主“做任务” 售后服务竟成了诈骗引流手段
北京晚报· 2025-07-14 15:24
网购诈骗新手段 - 诈骗分子通过故意发错货诱导消费者脱离原平台进行私下交易 [1] - 诈骗手法包括以售后补偿为名要求消费者"做任务"如看短剧、刷单返利等 [1][2]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被骗金额从数万元到5万元不等 [1][2] 诈骗实施方式 - 通过扫描快递盒内二维码或添加私人微信脱离平台监管 [1][2] - 初期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诱导大额投入 [1] - 以"操作失误""账号冻结"等理由要求转账解冻 [1] 涉诈店铺特征 - 多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2] - 售卖商品集中在U盘、小风扇、纸巾等低价值商品 [2] - 发案数量呈现迅速增长趋势 [2] 消费者防范要点 - 正规商家不会要求转账或做任务获取赔偿 [2] - 应避免添加客服私人微信或下载陌生软件 [2] - 警惕高额赔偿诱惑 [2]
网购“售后理赔”藏陷阱 新型诈骗引流手段如何让退货变“入坑”?
央广网· 2025-07-14 11:09
新型网购诈骗手段 - 诈骗团伙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再以"售后补偿"为诱饵引流,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最终实施诈骗 [1] - 当前已在多平台出现的此类骗局,发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1] - 诈骗手法有别于传统的诈骗引流方式,通过正规购物平台引流,但刷单的内核没有变,更具迷惑性 [14] 诈骗流程 - 诈骗团伙在快递盒内随商品一起寄来印有"扫码快速处理退赔"字样的"售后服务卡",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 [1] - 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被拉入聊天群,群内充斥"看短剧赚零花钱""刷剧得返利"等信息,有人晒出提现成功截图 [10] - "导师"主动私信受害者,表示可以通过做任务边退货边赚钱,初期小额充值通常能领到佣金,随着投入加大,客服以"操作失误""账号冻结"等借口要求转账解冻 [14] 诈骗成本与收益 - 开设一个专门用来实施诈骗的新店铺成本约240元,其中200元是交给电商平台的押金,40元用于办理营业执照 [15] - 诈骗团伙只要骗成一笔,本钱就回来了,而且是三四倍的回本,骗成一笔就跑路 [15] 警方建议 - 消费者应通过正规网购平台下单购物,遇到商品质量问题后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进行售后维权 [16] - 所有联系都要在平台上进行,包括退换货,正规退款流程是在平台上点击"申请退款",钱原路返回 [16] - 电商平台应加强店铺监管,建立"安全期",仔细审核店铺资质,如仓库或办公地点,防止嫌疑人简简单单拿营业执照、交押金就能开店实施诈骗 [16]
邓颖忠“去家族化”四年收效甚微 中顺洁柔中报喜忧参半仍受制原材料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06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4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59.85%至82.68%,结束连续4年下滑趋势 [2] - 2021年净利润大幅下滑35.85%至5.81亿元,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降,2024年净利润仅7718万元 [7] - 业绩回升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及管理效率提升,但未来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制约 [8] 创始人及管理变革 - 创始人邓颖忠1979年借500元创业,从工业包装纸转型生活用纸,2010年带领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生活用纸企业 [3][4][5] - 2021年推动去家族化,刘鹏接任董事长,但2024年邓颖忠两子出任副董事长,显示家族化回归迹象 [2][10] - 刘鹏曾尝试多元化战略突围,但2024年生活用纸仍占营收超90%,其他业务占比不足10% [9] 经营挑战 -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近年利润承压主因,2021-2024年净利润累计下滑76.8% [7][8] - 黑猫投诉平台存在600余条产品质量与服务投诉,涉及抽纸、纸巾等主力品类 [10] - 公司提出"东西南北中,快过用航空"全国布局战略,但当前市场竞争加剧 [5][11] 创始人特质 - 邓颖忠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生"为理念,注重信誉积累与团队凝聚力 [4] - 1986年工厂火灾后带领员工一年内恢复生产,利润翻倍,奠定发展基础 [4] - 1999年前瞻性布局超市渠道,体现战略眼光 [5]
当心!快手、淘宝等平台出现诈骗店铺,故意发错货实施诈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2 13:49
新型电商诈骗模式分析 - 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 以售后补偿名义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私下联系[1][2] - 典型话术包括看短剧做任务返利(案例中事主被骗数万元)[1] 投资黄金高额返利(案例中事主被骗5万元)[2] 以及威胁影响征信等恐吓手段(案例中事主被索要86000元)[3] - 涉诈店铺集中在抖音 快手 淘宝 番茄小说等平台 商品涵盖日用品到电子产品 营业执照多为个体工商户[3] 平台监管漏洞 - 诈骗团伙利用平台监管盲区 通过扫描快递内二维码 添加私人微信等方式规避平台监控[1][2] - 涉诈店铺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反映出平台对商户资质审核和日常巡查存在不足[3] - 警方建议平台需在客服界面增设防诈骗提示 并加强店铺开设审核机制[4] 消费者行为特征 - 诈骗成功率高的原因包括:前期小额返利建立信任(案例中事主通过短剧任务获得初期佣金)[1] 全额退款+好评返利等组合拳降低戒备心(案例中洗衣液买家)[2] - 典型诈骗流程为:发错货→引导脱离平台→小额返现→大额诈骗 平均单案损失达数万元[1][2][3] - 消费者普遍存在脱离官方平台操作的行为 包括下载陌生软件 添加私人联系方式等[3]
水饮柜为何总在店铺C位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24
便利店行业核心竞争力 - 便利店的核心优势在于满足消费者"即时满足"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无法被电商平台轻易复制[1] - 水饮产品在便利店的周转周期仅2-3天,远高于电商平台的全链路周转效率[1] - 单店日均售出300瓶水饮、单瓶均价3元计算,每天产生近千元现金流,成为店铺现金流的稳定支点[1] 即时消费场景分析 - 消费者愿意为充电宝、雨伞、创可贴等应急商品支付明显溢价,因其解决了紧急需求[1] - 心理账户理论解释消费者将紧急需求花费归为必要成本,优先考虑确定性而非价格[1] - 品牌商每年为便利店投放专用冰柜,单台补贴达千元,看重其触发即时消费决策的能力[2]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 - 即时零售平台虽提供"30分钟达"服务,但仍存在骑手接单、交通拥堵等不确定性[2] - 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提供的即买即得确定性,在解决突发需求方面仍具不可替代性[2] - 水饮凭借高频、刚性需求特性和强劲资金周转能力,成为便利店的核心品类[3] 行业发展趋势 - 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已超越单一售卖功能,成为城市应急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3] - 满足用户即时迫切需求的能力是便利店常年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
"对对碰" 直播购物热潮调查:狂欢背后的消费迷思与破局之路
江南时报· 2025-06-18 14:46
行业现状 - 新型购物模式"对对碰""推推乐"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结合盲盒随机性与直播间互动性成为流量密码 [1] - 商家以"买一拆N""隐藏款诱惑"为卖点,将纸巾、美妆、潮玩等商品包装成盲盒,通过九宫格碰色、连续加拆等规则刺激消费 [1] - 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超八成消费者接触过此类直播间,49.33%消费者偏好日用品盲盒,单笔消费集中在21-100元区间 [1] 消费者态度 - 52.35%用户认可创新形式,认为主播拆包互动增强趣味性 [2] - 近五成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存疑,典型案例包括无生产日期零食、标注"迪士尼正品"实为三无产品的潮玩 [2] - 价格虚高问题突出,直播间59.9元巧克力食玩在其他平台仅售13.3元,价差达4.5倍 [2] 行业乱象 - 商品标识缺失最严重,某3cm微型玩具未标注年龄警示,违反GB6675.1-2014安全标准 [3] - 51.33%消费者质疑规则透明度,业内人士爆料主播人为控制爆率,商品分装存在预设 [3] - 75.55%商品存在质量瑕疵,43.16%商家以"不退不换"拒绝售后,部分商品需消费者自付邮费补发瑕疵品 [3] 未成年人保护漏洞 - 多数直播间仅通过公屏打字确认"已成年",缺乏技术验证手段 [3] - 未成年人可轻易使用家长账号下单,部分直播间未设置明显警示标识 [3] 监管建议 - 平台需统一规则公示,要求主播全程出镜拆包并公布隐藏款概率 [4] - 监管部门应加大虚假宣传处罚力度,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4] - 商家需打破"不退不换"潜规则,建立质量问题必退换机制 [4] 消费者防护建议 - 建议消费者核算单价成本,避免"许愿色""隐藏款"诱导冲动消费 [4] - 家长应启用青少年模式并保管支付密码,留存直播回放等证据应对未成年大额消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