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研究
搜索文档
【央视新闻】中国空间站第九批实验样品交付科学家
央视新闻· 2025-11-17 09:57
此次随神舟二十载人乘组下行的实验样品涉及26项实验项目,包括生命、材料、燃烧三大类实验样 品,总重达46.67公斤。当这份"星际快递"亮相的时候,实验单元里4只"小鼠航天员"依旧生龙活虎。这 4位特殊乘客原定仅5-7天的"短期出差",因飞船推迟返回升级为近两周的"超长加班",而这份意外也让 小鼠太空之旅的科研价值翻倍。 0:00 / 1:34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获悉,随神舟二十号乘组返回的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 品11月15日顺利交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 除实验小鼠是在着陆后现场开展初步研究外,斑马鱼和金鱼藻、涡虫、脑类芯片等生命类实验样品 已于11月15日凌晨全部运抵北京并交付给相关科研团队。科学家后续将开展生命类细胞样品转录组测 序、蛋白组学检测,材料类实验样品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测试分析等研究。 ...
【新华社】太空鼠回来了!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新华社· 2025-11-17 09:57
作为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对返回的实验样品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 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其余的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运抵北 京。 其中,小鼠实验样品着陆后,科研人员随即开展了现场处置。他们将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并检测 其生理生化等关键指标,初步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空间环 境对生命体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除实验小鼠之外,其他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如斑马鱼和金鱼藻、链霉菌、涡虫、脑类器官等,及部 分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于11月15日凌晨0时40分转运至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 术中心。 0:00 / 0:47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 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6个实验项目,包括9种生命实验样品、32种材料实验样品和3种燃烧实验 样品,总重量约46.67公斤。 ...
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涉及26个实验项目
新华社· 2025-11-15 16:03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胡喆)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6个实验项目,包括9种生命实验样 品、32种材料实验样品和3种燃烧实验样品,总重量约46.67公斤。 (文章来源:新华社) 除实验小鼠之外,其他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如斑马鱼和金鱼藻、链霉菌、涡虫、脑类器官等,及部分材 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于11月15日凌晨0时40分转运至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 心。 作为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对返回的实验样品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付科 学家开展后续研究。其余的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 其中,小鼠实验样品着陆后,科研人员随即开展了现场处置。他们将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并检测其生 理生化等关键指标,初步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空间环境对 生命体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
太空鼠回来了!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新华社· 2025-11-15 11:09
任务执行概况 - 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 [1] - 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总重量约46.67公斤 [1] 实验项目与样品详情 - 本次下行涉及26个实验项目 [1] - 实验样品包括9种生命实验样品、32种材料实验样品和3种燃烧实验样品 [1] - 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包括斑马鱼和金鱼藻、链霉菌、涡虫、脑类器官等 [1] 样品处理与研究进展 - 小鼠实验样品着陆后科研人员随即开展现场处置 [1] - 科研人员将通过观察小鼠行为并检测其生理生化等关键指标进行研究 [1] - 研究旨在初步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 [1] - 部分生命类、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于11月15日凌晨0时40分转运至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1]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总体单位对返回实验样品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 [1] - 其余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 [1]
子午工程,立体监测日地空间天气
人民日报· 2025-11-07 16:31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子午工程是监测日地空间天气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直接影响航天器安全、导航定位及无线电通信等高技术系统稳定运行[1] - 项目全称为“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其名称源于空间天气事件扰动主要沿地球经线(子午线)传播的现象[3] - 子午工程二期于2019年11月开工,2024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标志项目正式建成[1] 技术创新与监测能力 - 项目形成“一链三网四聚焦”的创新监测架构:“一链”指从太阳表面到地球表面的完整观测链;“三网”指沿东经100度、120度和北纬30度、40度“井”字形布局的电磁、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监测网;“四聚焦”指极区高纬、北方中纬、海南低纬及青藏高原四个重点区域[1] - 二期工程由31个台站、282台(套)监测设备组成,成为国际上覆盖范围最广、监测要素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4] - 项目已实现从太阳源头到地球空间各圈层的完整监测链,显著缩小太阳风暴到达地球的时间预估误差,误差控制达国际先进水平[5] 研发过程与工程突破 - 建设过程中面临大型设备采购困难及国际技术无先例可循等挑战,团队加大自主研发力度[2] - 通过鼓励团队特别是年轻成员提出优化方案并不断试错修正完成设备建设,例如海南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方案从两站式连续发射优化为单台站脉冲式发射,提升了观测便利度和信号接收效果[2] - 在海拔近4000米的四川稻城成功建设由313部天线组成的全球规模最大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采用先建2单元测试、再拓展至16单元、最终确定313部天线的渐进式建设方法[2] 现有应用与成果 - 项目已应用于航天员出舱前的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太阳风暴期间高能粒子对航天员健康的危害[1] - 项目正探索解决太阳风暴导致的导航精度下降及短波通信受影响等问题[1] - 随着一期、二期融合运行,团队正对大型监测设备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优化提升[3] 未来发展规划 - 展望“十五五”,项目将推动实施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通过国际合作形成服务全球的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3] - 未来计划建立陆地最完整的东经120度至西经60度子午圈监测链,实现对日地空间环境全纬度、全天候的立体观测,为全球应对空间天气灾害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提供科学依据[5]
【中国青年报】37.25公斤!又一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球并交付科学家
中国青年报· 2025-05-06 10:59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 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球,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7.25公斤 [1] - 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包括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人和动物早期胚胎、蛋白样品及果蝇等20类,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下行生物样品种类和涉及实验项目最多的一次 [1] - 科学家将对返回样品开展形态检测、细胞谱系分析、结构分析、多组学分析研究及进一步的地面验证试验,研究内容包括力学敏感性信号途径调节空间骨质流失、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3D生长特征和干性增强的分子机制等 [2] 空间材料科学实验 - 空间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共4类22种,主要包括钨基超高温合金、高强韧钢、非线性光学晶体、铟硒半导体晶体和月壤加固材料、凝胶复合润滑材料等 [3] - 科学家将进行样品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差异等测试分析,研究微重力对材料生长、成分偏析、凝固缺陷及性能的影响规律 [3] - 相关研究将为新型高性能合金设计、大尺寸高性能晶体的地面制备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下一代航发涡轮叶片、纳米电子器件、深紫外光刻机检测光源等关键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3]
涉及25个实验项目 重约37.25公斤 空间站第八批实验样品返回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1 07:43
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返回 - 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球携带25个空间科学实验项目样品 总重量约37 25公斤 [3] - 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新技术等多个领域 [3] - 生命类实验样品因活性要求率先转运交付 包括骨细胞 成骨细胞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等20类 [6] - 材料类实验样品包括高强韧钢 月壤加固材料等4类22种 后续将随返回舱运输回京 [19] 生命科学实验研究 - 太空果蝇实验实现"四世同堂" 研究亚磁-微重力环境对生物繁育影响 [11][15] - 果蝇在太空出现飘浮 翻跟头等异常行为 交配活动较地面困难 [17] - 果蝇与人类75%致病基因同源 相关研究已获6个诺贝尔奖 [13] - 研究团队将深入分析太空环境对果蝇生长发育影响 为深空探测提供理论基础 [18] 科研机构动态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总体单位主持样品交接仪式 [3] - 空间应用中心30日晚将实验样品分发至各研究课题组 [8]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负责果蝇实验的后续研究工作 [17][18]
中国空间站将迎新生命体!
券商中国· 2025-03-22 22:15
空间站生命科学实验 - 中国空间站将引入涡虫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研究其再生能力在空间环境下的表现[1] - 涡虫具有超过5.2亿年的进化历史,拥有惊人的再生能力,能够无限再生包括大脑在内的所有器官[1] - 研究将利用"生命生态实验柜"的"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探索空间环境影响涡虫再生的分子机制[1] - 该研究对人类细胞抗衰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现有空间站模式动物研究 - 斑马鱼已随神舟十八号进入空间站,其基因组与人类相似度达70%以上[2] - 斑马鱼实验重点研究微重力对脊椎动物肌肉和骨骼蛋白质的影响[2] - 果蝇通过天舟八号进入空间站,研究其在微重力和亚磁环境下的生长发育特性[2] - 果蝇研究将为人类探索月球、火星提供理论基础[2] 实验技术平台 - 空间站配备"生命生态实验柜"和"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支持生物实验[1] - 研究采用对比方法,通过空间与地面环境差异分析生物影响机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