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湖北船舶出口量暴增背后:专家建议尽快加强产业创新、壮大市场主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23:17
湖北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现状 - 湖北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在全国内河地区排名第一,是装备制造业重要内容和"51020"现代产业集群培育重点之一 [1] - 湖北拥有完整船舶产业链(研发/设计/制造/配套),宜都、黄州、武穴等园区投产,新洲、枝江、秭归等园区加速转型 [1] - 2023年湖北船舶工业总产值超70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达620亿元(同比+31.2%),拥有53家总装建造企业和300余家配套企业 [1] - 2024年湖北加工贸易船舶出口额突破20亿元达21.04亿元(同比+119.4%) [1] 行业发展瓶颈 - 内河船舶修造以中小企业为主,"小散"现象突出,高等级修造船企业稀缺 [1] - 长江航道船舶普遍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吨位小,高端环保供给不足 [2] - 缺乏掌握航运主导权的大型企业(如长航集团运营船舶仅占全国内河船舶量不足6‰) [2] - 电动化技术需升级,码头改造滞后,金融支持路径未打通 [2] 未来发展方向 重点突破领域 - 推动船舶制造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培育骨干企业,深化设计建造一体化 [2] - 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船舶应用,推动长江航运数字化转型 [2] 创新体系构建 -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三位一体动能,攻克"卡脖子"技术 [2] - 完善配套体系与服务,建立利益共享模式,发展规模化建造和专业化租赁经营 [2] 区域协同布局 - 武汉聚焦船舶设计(内河绿色智能标准船型/科考特种装备),补齐船海装备品牌短板 [3] - 宜昌建设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推进"电化长江" [3] 应用场景拓展 - 改建新建绿色智能船舶,加强岸电配套,推动航运/旅游产业绿色化升级 [3] - 打造示范航线和典型应用场景,发展游艇/码头租赁等大众化消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