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服务
搜索文档
中华遗嘱库里,30万老人主动立遗嘱
经济观察报· 2025-11-03 13:11
遗嘱行业需求与市场潜力 - 遗嘱咨询服务需求旺盛,中华遗嘱库累计提供57.2万人次遗嘱咨询服务,登记保管35.7万份遗嘱,其中老年人占比超70% [2] - 规范化立遗嘱成为社会刚需,全国继承纠纷案件数量呈现高位运行特点,2020年、2021年、2023年继承纠纷案件数量均在11万件以上 [3][7] - 遗嘱潜在市场需求巨大,全国共有49416万户家庭,假设70%为城镇家庭且其中一半有遗嘱需求,潜在需求量约1.7亿份 [27] 遗嘱用户群体特征 - 空巢老人是立遗嘱主力军,2024年中华遗嘱库老年人订立遗嘱总数40176份,空巢老人占比达60.28% [8] - 立遗嘱人群资产规模增长显著,户均资产量从2021年626.5万元上涨至2023年744.1万元,财产类型多样化趋势明显 [8] - 年轻群体立遗嘱数量激增,30岁以下订立遗嘱人数从2017年61人增至2023年1030人,2020年微信遗嘱中20-30岁人群占比38.7% [15] 遗嘱观念与社会接受度 - 社会对遗嘱态度逐步转变,公益广告中"遗嘱"一词从被要求避讳到成为最显眼部分,反映观念革新 [6][7] - 遗嘱功能从避讳转向法律工具,越来越多普通老人不再视遗嘱为不祥之兆,而是必要法律工具和家庭责任 [3] - 一线城市遗嘱接受度领先,2024年空巢老人立遗嘱总量中北京、上海、广东占比达77% [8] 遗嘱服务创新与专业化 - 推出微信遗嘱等创新服务,2020年收到近7万份微信遗嘱,疫情期间单日最高达上千份,用于非财产性情感表达 [12][14] - 遗嘱内容涵盖虚拟财产等新型资产,2017年至2023年累计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包括直播账号、数字货币等 [16][18] - 建立专业化遗嘱订立流程,包括精神评估、人脸识别、指纹扫描等环节,确保遗嘱合法有效,截至2024年涉及118例案件均被认定有效 [22][24] 特殊群体遗嘱需求 - 未婚不婚人群遗嘱需求明确,截至2024年共2618名未婚不婚人士登记遗嘱,主要目的为照顾父母和防止财产下落不明 [19] - 丁克家庭通过遗嘱安排特殊遗产,案例显示有夫妻指定朋友继承财产用于宠物抚养,并设立遗产管理人确保执行 [18] - 虚拟财产继承需求增长,案例显示游戏主播通过遗嘱将具有商业价值的直播账号指定给弟弟继承 [18]
中华遗嘱库里,30万老人主动立遗嘱
经济观察网· 2025-11-03 13:09
行业需求与市场潜力 - 遗嘱规范化服务已成为社会刚需,以应对因缺乏有效遗嘱导致的家庭矛盾,全国继承纠纷案件数量呈现高位运行,例如2020年、2021年、2023年继承纠纷案件数量均在11万件以上 [2] - 中国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截至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超3亿人,占总人口的22%,家庭结构小型化与资产形式多元化推动遗嘱需求凸显 [5] - 遗嘱潜在市场需求巨大,全国共有49416万户家庭,假设70%为城镇家庭且其中一半有遗嘱需求,则潜在需求量约为1.7亿份,显示行业处于早期高增长阶段 [16] 用户画像与行为特征 - 中华遗嘱库过去12年间累计登记保管35.7万份遗嘱,其中老年人占比70%以上,2024年老年人订立遗嘱总数量为40176份 [1][5] - 空巢老人是重要客群,2024年其订立遗嘱占比达60.28%,主要动机为避免纠纷、简化手续及隔离子女婚姻风险,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空巢老人遗嘱总量占比达77% [5][6] - 年轻用户群体快速增长,遗嘱年轻化趋势显著,2017年30岁以下订立遗嘱数量为61人,2023年达到1030人,2020年近7万份微信遗嘱中20-30岁人群占比38.7%、20岁以下用户占27.4% [10][11] 服务与产品发展 - 中华遗嘱库作为全国性公益项目,提供规范化遗嘱服务流程,包括遗嘱咨询、订立、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指纹扫描及关键的精神评估环节,以确保遗嘱合法有效 [14] - 服务资产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涵盖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名贵收藏品等,2021至2023年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从626.5万元上涨至744.1万元 [4] - 创新服务形式如微信遗嘱小程序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2020年收到近7万份留言,疫情期间公众订立遗嘱意识明显提升,2023年遗嘱办理人数首次突破6万人 [9][10] 资产类别与新兴趋势 - 虚拟财产成为遗嘱中新重要资产类别,从2017年至2023年共有488份遗嘱内容涉及虚拟财产,包括微信账号、QQ、支付宝、游戏账号、虚拟货币等 [11][12] - 用户群体多样化,单身族、丁克家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共有2618名未婚、不婚人士登记保管遗嘱,主要目的为照顾父母、防止财产下落不明及简化手续 [12] 社会观念转变与市场教育 - 社会对遗嘱观念逐步改观,从避讳转向接纳,一线城市观念改观尤为快速,但推广仍面临挑战,如公众活动需以法律咨询服务名义进行 [2][4][6] - 遗嘱被视为必要的法律工具和家庭责任,其普及程度被视为社会文明发展指标,行业目标是通过观念普及推动整个财富传承产业发展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