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Quantum Chip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国家战略赋能,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7 09:17
行业概述 - 量子芯片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设计的集成电路,通过操控量子比特实现计算,与经典芯片依赖二进制不同,量子比特可处于叠加态和纠缠态,支持并行计算,在密码学、材料模拟等领域展现指数级加速潜力[2] - 量子芯片主要类型包括超导量子芯片、离子阱量子芯片、光量子芯片、半导体量子芯片等[2]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2012年为探索期,2003年中国首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成立,开启核心技术研究[4];2013-2019年为技术突破期,本源量子建成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量子芯片生产线[4];2020年至今为规模化应用期,2024年中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上线运行,搭载72比特"悟空芯"量子芯片,算力首次出口海外[4]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超导材料(铝、铌)、离子阱材料(钙、镱)、光子晶体等量子材料,以及稀释制冷机、低温低噪声放大器等量子设备和量子芯片设计软件[6] - 产业链中游为量子芯片研发生产环节[6]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模拟等领域[6]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96亿元,同比增长39.25%[1][8] - 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行业规模预计为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9%,量子芯片是推动整个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8] 技术挑战 - 量子退相干问题需极低温(-273℃)、超高真空等苛刻条件维持量子态,对材料纯度和设备提出高要求,目前材料国产化率不足[8] - 量子门操作错误率较高,需提升微纳加工设备精度并降低核心设备成本[8] - 量子纠错需消耗大量物理比特冗余,需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从微秒级延长至秒级以上[8]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本源量子成立于2017年,2024年推出第三代7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搭载自主"悟空芯",国产化率超80%,量子云服务覆盖全球133国超1500万人次,拥有1686项专利,全球量子计算专利数第一,国内首条量子芯片产线良率超90%[10] - 国盾量子成立于2009年,量子通信专用芯片实现量产,2024年QKD光子探测器出货12万片,全球市占率91%,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1亿元,同比增长74.54%,研发投入为0.55亿元,同比增长33.77%[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路线将呈现"百花齐放"趋势,包括原子与离子阱路线、硅基半导体量子点路线等,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11] - 量子芯片实用性将显著提升,在金融、物流、材料科学等领域应用率先落地,例如路径规划效率提升30倍,电池材料研发周期缩短60%[13] - 上游材料与设备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关键设备将实现90%以上自主可控,中游芯片制造良率将突破95%,下游应用场景将拓展至量子AI、量子加密货币等领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