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
搜索文档
中天科技(600522.SH):研发出适用于量子通信的特种光纤
格隆汇APP· 2025-11-05 17:57
格隆汇11月5日丨中天科技(600522.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密切关注量子通信技术商用化进程,坚持 持续创新,研发出适用于量子通信的特种光纤,传输损耗较传统光纤降低 30%,支持量子信号在复杂 环境下的稳定传输。与运营商、高校联合开展空芯光纤在量子传输方面应用的创新课题,满足发展过程 中的新应用需求。 ...
中天科技:已研发出适用于量子通信的特种光纤 传输损耗较传统光纤降低30%
证券时报网· 2025-11-05 17:37
转自:证券时报 人民财讯11月5日电,中天科技(600522)11月5日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密切关注量子通信技术商用化进 程,坚持持续创新,研发出适用于量子通信的特种光纤,传输损耗较传统光纤降低30%,支持量子信号 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传输。 ...
西北首条硅光中试线通线丨最前线
36氪· 2025-11-05 14:47
作者丨欧雪 编辑丨袁斯来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底层支撑的光子技术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在这一背景下,陕西于2021年启 动"追光计划"。 11月4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宣布,西北地区首条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以下简称"8英 寸硅光平台")正式通线。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区域产业链空白,更成为陕西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集群的核心支点。 "全球硅光中试资源多集中在欧美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依托国外平台流片需支付高昂费用,且面临周期长、产能受限等问题。"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 红在会议现场指出。她表示,自建产线所需巨额设备投入,更让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望而却步。 "这是西北首个硅光领域中试平台,加上我们之前建设的6英寸化合物平台,我们已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链条中试能力的创新载体。"杨军红介绍,该平台采 用"1+N"柔性工程模式,主工艺平台80%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中试流片服务,20%用于支持前沿研发,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协同。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副总经理付鹏在接受36氪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的爆发对算力和数据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 ...
2245.88万户!A股前10月新开户增长10.57%
上海证券报· 2025-11-04 23:11
市场处于震荡蓄势阶段 回望10月,A股市场总体呈现震荡态势,三大指数月线涨跌不一。沪指时隔10年重登4000点高位,月内累计上涨1.85%,深 证成指累计下降1.10%,创业板指跌1.56%。资金面上,10月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为2.14万亿元,市场成交额整体收缩, 较9月的2.39万亿元下降10.34%。 | 日期 | 总数 | A 股 | B 設 | 基金 | | --- | --- | --- | --- | --- | | 2025.01 | 177.37 | 157.00 | 0.04 | 20.33 | | 2025.02 | 313.77 | 283.59 | 0.04 | 30.14 | | 2025.03 | 348.53 | 306.55 | 0.05 | 41.93 | | 2025.04 | 213.32 | 192.44 | 0.04 | 20.84 | | 2025.05 | 172.77 | 155.56 | 0.04 | 17.17 | | 2025.06 | 184.73 | 164.64 | 0.06 | 20.04 | | 2025.07 | 212.58 | 196.3 ...
“十五五”提到的量子科技,商业化落地到哪一步了?
36氪· 2025-11-03 18:45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标志着政策重心从“科研突破”向“产业化应用”和“经济赋能”转变 [1] - 文件全篇46次提及“科技”、61次强调“创新”,为量子科技发展提供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和制度保障 [1][2] - 国家将在科研经费、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量子领域的倾斜力度,推动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完整生态链 [2] 技术发展水平与全球地位 -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并建成了覆盖32个节点的“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 [3] - 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研制的“九章”系列光量子计算机处理特定问题速度比经典超级计算机快数亿倍,“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展现出强大可扩展潜力 [3] - 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冷原子钟精度达到每3000万年误差不到1秒,量子雷达技术在探测隐身目标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4] - 中国量子科技整体实力稳居全球第一方阵,具备了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的基础条件 [4] 商业化进程与应用场景 - 量子通信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国盾量子、中国电信等企业已在金融、政务、电力等行业推广量子密钥分发解决方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国家电网等已开展试点应用 [6] - 量子计算通过云平台模式提供服务,百度“量易伏”、华为HiQ、本源量子“本源司南”等平台允许用户远程访问算力,招商银行、药明康德等企业正探索其在金融风控、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6]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医疗成像、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潜力,国仪量子等初创企业已推出商用量子传感器产品并应用于科研及工业检测场景 [7] 未来发展趋势与产业展望 - 预计“十五五”期间国家将设立“量子科技重大专项”,集中突破核心器件、操作系统等“卡脖子”环节 [8] - 以合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将形成量子科技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完整产业链 [8] - 量子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深度融合,催生“量子AI”、“量子区块链”等新业态 [8] - 政策东风将推动量子通信规模化应用、量子计算实用化突破、量子传感产业化落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9]
高凌信息:通信相关产品暂未进入量子通信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11-03 18:28
人民财讯11月3日电,高凌信息(688175)11月3日在互动平台称,在军用电信网通信设备业务方面,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程控交换和分组交换系统设备,以及特种应用产品,应用于军用电信核心网、接入网和其 他特种网络。并融合运营拟态防御技术赋能该领域产品以提高其安全性和竞争力,通信相关产品暂未进 入量子通信领域。网络内容安全业务主要面向通信行业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公安等客户,为其提供 电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诈骗防范为代表的有害信息防范和社会安全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当前 网络安全产品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与量子通信安全不同,后续计划引入量子加密技术进一步增强安全 性。 转自:证券时报 ...
量子科技专题解读
2025-11-03 10:35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量子科技行业 具体包括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两大领域[1] * 公司层面提及了国外的IBM 谷歌 Rigetti Quantum Machines等[2] 以及国内的本源量子 国盾量子 链云科技 中科院等[2][5][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路线与中外差距 * 全球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呈现差异化 美国多技术路线并举 包括超导 离子阱 中性原子及拓扑量子[2][4] 中国则主要聚焦超导和光量子研究 在离子阱和中性原子布局较少[1][4] * 技术差距明显 例如IBM已实现1,121个超导量子比特并计划推出4,000至5,000比特系统 谷歌纠错技术领先 而国内如国盾量子仅达105个可读量子比特且纠错技术未达同等高水平[2] * 中国在光量子计算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得益于长期量子通信研究[2] * 生态系统建设存在差距 美国有IBM发起的量子联盟及英伟达开发环境等成熟商业生态 中国目前缺乏类似成熟生态 更多依赖政府及高校推动[1][5] 市场空间与增长预测 * 量子计算市场处于早期应用规模化阶段 预计持续至2028年前后[1][6] 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可达300-500亿人民币[1][7] 主要增长点来自超导处理器[1][7] * 若考虑量子通信领域 总市场空间将更大 保守估计为计算领域的两倍(600-1,000亿人民币) 乐观估计可达3-5倍 取决于大型企业投资意愿[1][8] * 长期来看 到2035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乐观估计可达8,000亿美元 届时通用量子计算机或可实现[9] 商业化应用与成本分析 * 国内量子计算机租用尚未完全成熟 企业更倾向定制专线服务[11] 单台超导量子计算机及相关项目(硬件 算法研发 后期维护)总费用可能高达两亿元人民币[1][12] * 具体应用(如金融防欺诈)还需额外支付数百万至数千万不等的研发和运营费用[1][12] 商业模式具有累积效应 可带来持续增长的运营收入[13] * 中国量子通信网络建设采取天地一体化模式 已连接京津冀 长三角等区域[3][16] 客户包括银行(如工商银行) 赛事活动 能源电网等[3][17] * 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单节点造价在500至800万人民币之间[3][18] 每10公里左右需部署一个量子加密终端[3][19] 硬件设备生命周期约为5年[3][22] 产业链与关键技术 * 量子芯片制造核心是约瑟夫森结 需纳米加工及低温测试[15] 专用EDA软件方面 国外有IBM Qiskit Metal等 国内有本源量子坤元 链云科技天语等[15] * 设备国产化存在挑战 如新制冷剂曾遭禁运 国产设备在大规模制造和稳定性上与国际有差距[15] * 量子通信核心技术门槛在于单光子探测器和密钥分发云平台(KMS)[3][21] 运维目前主要由设备商(如国盾)负责[22] 人才需求与教育培训 * 企业级用户对量子计算教育培训服务需求较高 但培养专业人才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时间[1][14] * 培训课程涵盖算法 硬件维护 芯片研究及测控等内容[1][14] 中国专业人才较少且商业化效率低 顶尖人才多集中于少数高校[5] 其他产品与市场延伸 * 当前C端产品以"量子密话"为主 全国用户约60万 其他如"量子印章"等关联度不高[23] C端市场更多是B端市场的延伸[23] * 密码学领域 后量子密码(PQC)研发有几百亿美元规模预期 若独创领先算法市值可达几亿美元[24]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外融资规模差距大 美国约7亿美元 中国仅几千万美元[7] 但中国有政策支持 如"15规划"可能带来几百亿人民币研发资金投入[7] * 量子模拟 人工智能发展及量子通信网络与量子集团结合 将形成新的产业形态[10]
量子科技,“从1到10”
财联社· 2025-11-03 09:35
目前,量子科技可分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核心领域。 国盾量子副总裁周雷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经过十余年发展,量子科技已突破"前沿研究"范畴,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完 成了"从0到1"的跨越。 他认为,"十五五"规划未来产业布局更是将量子科技排在首位。在顶层设计牵引下,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路径愈加清晰。随着中国电信等"国 家队"的入场,量子科技产业正在加速"从1到10",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领跑实力 。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研制团队总负责人郭国平在采访中向《科创板日报》介绍,十五五"期间,量子科技将步入技术 突破、产业落地、生态完善的加速迭代期。 "中国依托政策红利、产业链雏形和持续提升的工程化能力,有望在量子计算领域实现从中等规模含噪声量子计算实用化探索,到容错计算 原型机初步验证的阶段性推进,在药物分子模拟、金融组合优化等专用场景实现深度应用与规模化落地,成为全球量子产业生态的关键塑造 者。" 郭国平也坦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行业应用规模化、国际标准话语权仍是长期挑战。未来十年,量子计算将重塑信息、材料、能源等多领 域竞争格局,为中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提 ...
天孚通信:泰国生产基地分两期投产,第一期项目已于2024年年中投入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09:24
天孚通信(300394.SZ)11月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利润率变化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有源 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所带来的影响;泰国生产基地分两期投产,第一期项目已于2024年年中投入使用,目 前正在根据客户需求增加产能;第二期项目今年投入使用,将根据客户认证和订单情况逐步增加产能; 合作伙伴属于公司保密信息,不便披露,敬请谅解。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1、在行业高增长的情况下,中际旭创、新易盛公司的 毛利、净利保持增长情况下,贵公司的毛利、净利却持续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预计Q4季度及明 年是否会有所改善呢?2、泰国工厂二期产能负荷怎样呢? 3、贵公司与青岛海信宽带的业务关系是怎 样的呢?4、公司是否在量子通信方向有规划?另外国科量子公司是否是贵公司的客户? ...
北信源(300352.SZ):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安全移动通信底座“信源密信”已广泛应用于党政军企等高安全需求的客户
格隆汇· 2025-10-31 22:24
格隆汇10月31日丨北信源(300352.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安全移动通信底座"信 源密信",可以实现私有化部署,全面信创兼容,保护"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安全的即时通 信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党政军企等高安全需求的客户,装机量达数千万级别,被相关单位选为"指 定安全通信平台"。为进一步提升通信安全性,公司自2019年起开始对量子通信领域进行研究工作,并 于2022年与国内多家主流量子通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推出了"信源密信(量子版)",将量子安 全技术和信源密信自身的安全机制融合到一起,进一步大幅度提升了信源密信的安全性。针对于政务系 统需求,公司基于信源密信和合作伙伴的量子技术与设备,结合运营商的超级安全SIM卡,联合打造面 向政务系统的量子加密即时通信和其他量子加密业务,为政务系统提供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保护利器, 赋能专业用户。公司将积极探索AI技术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通信的安全性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