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levision and Film
icon
搜索文档
古装剧霸屏,「武侠」却没了
36氪· 2025-06-11 15:25
行业变迁 - 武侠剧从20世纪70-80年代港台制作公司主导起步 1976年《射雕英雄传》开启港产武侠剧历史 后续《天蚕变》《楚留香》等经典持续培养受众 [2] - 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创收视奇迹 香港平均收视率60% 单集最高90% 内地单集观看人数超7亿 占当时全国人口70% 带动电视机普及 [4] - 2000-2010年大陆武侠剧进入"黄金十年" 产量超百部 豆瓣8分以上14部中8部出自该时期 包括《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经典 [11] - 2005年《仙剑奇侠传》开启仙侠剧时代 地面频道收视11.3% 河北卫视上星收视峰值4.6% 推动行业IP来源从武侠小说转向游戏 [12][14] 市场更替 - 2014年《古剑奇谭》实现台网联动突破 电视收视破2% 网络总播放40亿 单集1.6亿 微博话题50亿阅读 确立仙侠剧现象级地位 [14][16] - 武侠IP过度开发导致市场疲软 金庸《射雕》影视化12次 《倚天》11次 古龙《楚留香》8次 同质化严重削弱号召力 [16][18] - 武侠刊物大规模停刊 2015年《武侠故事》停刊 2019年《武侠世界》停刊 2023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停刊 原创内容源头枯竭 [18] - 女性受众崛起推动"女频变革" 仙侠剧强化爱情线与"大女主"视角 催生古装偶像剧细分类型 [20] 制作逻辑演变 - 早期武侠剧受资金限制 服化道简陋但注重剧情与动作设计 如95版《神雕》用保鲜膜模拟瀑布 靠演员表演弥补 [21][23] - 现代古装剧制作转向高成本模式 服化道预算占比提升 视觉特效成为标配 演员颜值优先级高于动作训练 [25] - 行业性价比考量导致武侠剧式微 需额外支付武术指导费用 演员档期难配合动作训练 资源向古偶/权谋等类型倾斜 [25] 新形态探索 - 近年"新武侠"尝试融合多元元素 《雪中悍刀行》加入成长叙事 《山河之影》采用双男主设定 《莲花楼》结合悬疑探案 [28][30] - 当前古装剧市场悬疑权谋题材占主导 武侠剧已成小众 反映内容消费群体文化断层 如《藏海传》仍被与10年前《琅琊榜》对比 [1][27]
港娱视帝“下海”团播,能为TVB“舞”出一个未来吗?
36氪· 2025-05-27 08:18
TVB经营现状与挑战 - 公司已连续七年亏损,2024年总收入同比下滑2%至32.58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达4.91亿港元[4][11] - 香港广告市场持续疲软,2025年Q1广告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未达预期双位数增长[11] - OTT串流业务增长乏力,myTV Gold高端用户流失导致MAU同比下滑[11] 内地市场合作与策略调整 - 2015年引入华人文化集团作为大股东后,加速与爱奇艺、优酷、腾讯合拍《宫心计2》《使徒行者2》等经典IP续作[4] - 第二阶段策略转向"内地平台+香港主创"模式,推出《新闻女王》等爆款剧及《无限超越班》等综艺,亏损有所收窄[6] - 2025年合拍剧表现存疑,《执法者们》《刑侦12》市占率仅4.4%和2.2%,七部新剧中仅一部上线[7][12] 新兴业务尝试与争议 - 公司尝试团播形式,利用视帝艺人(如欧阳震华、郭晋安等)直播PK吸引流量,但被质疑损耗演员专业形象[1][8][10] - 直播打赏未能推动主营业务增长,与振兴港剧目标脱节,可能加速行业衰落[10]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内地影视寒冬导致开机率下降,2025年Q1集均播放量超3000万的长剧仅5部,同比减少3部[6] - 港剧用户流失不可逆,合拍剧未达预期,传统电视受互联网冲击加剧[4][6][14] 2025年扭亏为盈目标 - 公司预计2025年EBITDA将显著高于2024年,并实现正股东应占净盈利[11] - 核心增长仍依赖合拍剧内容质量提升,而非短期团播收益[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