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藏海传》
icon
搜索文档
这5年,我们追过的那些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31 08:24
行业内容生产与影响力 - “十四五”期间行业生产1500多部电视剧和网剧,纪录片总时长突破35万小时,微短剧创作量达15万部 [3] - 现象级作品如《繁花》、《我的阿勒泰》、《庆余年》深度融入大众生活并带动相关消费 [3] -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播出期间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0亿次 [4] - 《玫瑰的故事》相关短视频二次创作播放量突破20亿次,并衍生出“玫瑰线”城市漫步路线 [6] - “重温经典”频道开播后观众累计已突破3亿人次 [6] 技术升级与传播体系 - 广电5G用户突破3500万,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2.06亿,年底“有线+5G”融合网络将全面成型 [3][7] - 纪念大会全程直播实现全媒体覆盖,观看人次超过34亿 [7] - 人工智能技术已全面进入制作流程,可自动识别采访中的“情绪高点”以提升效率 [7] - 行业定义为“超高清发展年”,9家卫视开播4K频道,年底主要视频平台新增节目中超高清内容占比将超过40% [8] 海外市场拓展与影响力 - 5年来中国视听内容出口增长超过40%,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 《欢迎来到麦乐村》斯瓦希里语版本在肯尼亚播出后带动当地电视台收视率大幅上涨 [9] - 《我的阿勒泰》作为首部入围法国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长剧获得海外关注 [9] - 动画作品《宝宝巴士》已覆盖2.2亿海外用户,年播放量达390亿次 [9] - 首档中哈团队共创音乐综艺《声起地平线》录制完成,标志着芒果综艺IP国际共研机制从0到1的突破 [9]
“宝宝仙侠”泛滥,是观众变“幼”了吗?
36氪· 2025-10-24 07:35
电视剧《入青云》内容分析 - 优酷出品剧集《入青云》热度破万,但被网友称为"宝宝仙侠",批评其缺乏质感,剧情冲突像儿戏,大场面不够恢弘,打戏轻飘飘 [1] - 剧情被指低幼化,例如女主为躲避圆房放火,男主灭火一夜,此情节忽视了角色的法力设定,削弱观众代入感 [6] - 剧集试图融入权谋元素但表现浅显,男主角"从罪奴爬起的狠人"设定与其展现的谋略深度存在落差,被批评算计不如"小区门口下象棋大爷的战术深沉" [7][9] 古装偶像剧市场普遍问题 - 2025年古偶市场集体陷入"低龄陷阱",不只演员年轻、剧情甜腻,整个叙事逻辑、人物关系、表达方式均被简化到"像哄小孩" [2] - 仙侠剧类型出现退化,过去讲述命运与修行,现在只剩表白与误会,古装剧的神话性、浪漫性、史诗感全线退化 [10][3] - 另一案例《宴遇永安》虽主打"古风+美食+穿越"差异化题材,但整部剧像古装快手短剧,职场冲突靠"撒娇卖萌"化解,官府纠纷靠甜宠桥段糊弄 [12][13] 行业创作倾向与市场反馈 - 制作方深信"年轻观众只追CP",将资源倾向于颜值、甜宠和轻冲突,忽略修仙世界的精神内核,这是一种创作上的创新惰性 [16][19]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7部古装剧上线,为近三年新高,但真正热起来的仅有5部,表明市场扩张但质量未跟上 [19] - 行业存在类型依赖,剧本会最被强调的是打造爆款CP而非构建可信世界,将古偶矮化为快消型情感产品 [21] 成功案例与市场潜力 - 优质作品如《折腰》通过将重心转向男女主之间极致的情感拉扯与宿命纠葛,塑造了势均力敌的爱情和扎实的情感演进,获得成功 [23][26]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成功在于叙事厚度,结合古装家族剧框架与现实情感,探讨财产争夺、家族继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等社会议题 [26] - 这类优质剧集共同点为尊重观众智商,世界观扎实、冲突真实多样、价值表达不流于浅表,更容易被平台视为有长期价值的内容 [26][27]
《赴山海》口碑崩后成毅火提新项目,演员扛剧逻辑变了?
36氪· 2025-09-22 19:28
《赴山海》剧集表现分析 - 剧集《赴山海》是2025下半年剧集市场热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但口碑不及预期[1] - 播出10天有效播放量破7亿,连续10天登顶剧集热度榜,主演成毅角色热度在爱奇艺平台破2亿[1] - 剧集播出后期出现口碑回升迹象,抖音热点话题赴山海口碑回升上升,剧方正在积极抢救口碑基本盘[1] 剧集市场流量效应与风险 - 流量型演员能为剧集带来高热度和数据转化,《赴山海》在第二周播出期间获得满小饱、丸美等新品牌追加投放[12] - 但流量效应具有双刃剑特性:剧集口碑出现滑坡时,流量演员容易成为观众主要批评对象,放大负面效应[11] - 市场对头部演员的容错率提高,一次失利带来的"冷静期"变短,成毅在《赴山海》后立即接拍爱奇艺S+制作《两京十五日》[3][17] 演员扛剧能力评估体系演变 - 市场评判标准日益复杂,单一剧集成绩不再决定演员"生死",扛剧力评估更加多维化[3] - 行业内出现"六大过会保障演员"概念(刘亦菲、赵丽颖、杨紫、胡歌、张若昀、肖战),这些演员能凭个人影响力直接通过平台立项审核[18] - "单人过会"成为衡量演员商业价值的新标准,体现在招商能力、播放预期和口碑维稳等方面[20] 不同类型演员的市场定位 - 流量型演员依靠热度和话题性维持市场地位,但需要突破演技舒适区来巩固口碑[14][17] - 实力派演员(如郭京飞、雷佳音、张译等)更受独特叙事需求、高难度角色剧作的青睐[23] - 郭京飞2025年上半年有三部剧集上线(《黄雀》《驻站》《漂白》),但角色同质化开始引发对其扛剧力消耗的担忧[29] 行业发展趋势与演员策略 - 演员需要平衡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持续输出优质作品才能维持市场竞争力[29] - 市场资源向能证明综合扛剧力的演员倾斜,无论是流量型还是实力派,都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23][29] - 成功案例如刘亦菲《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连续爆款,赵丽颖从古偶转型现实题材成功,证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22]
当爱优腾开始比拼“长尾效应”
36氪· 2025-09-22 14:34
行业趋势 - 长视频平台将剧集长尾效应作为宣传重点 关注会员拉新 用户留存和商业回报的持续价值释放[1] - 平台通过提升剧集质量 内容创新和季播化开发(如《庆余年》《长相思》)维持长期热度[14] - 行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应对内容同质化 以长尾价值证明内容品质并建立用户信任壁垒[4] 平台战略 - 爱奇艺实施"长+短"内容生态战略 强调长视频优质内容通过长尾效应持续吸引用户和广告主[4] - 平台采用SVIP提前看 点映礼包 锁集等精细化排播策略挖掘单部剧集深度价值[14] - 优酷推出"年度畅销榜" 腾讯视频设立"经典畅销榜" 爱奇艺建立必看榜 均以365天周期衡量剧集对会员开通的贡献热度[6] 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长视频平台上新271部剧集 同比减少33部 仅芒果TV上新数量增加[4] - 《藏海传》热播期后集均播放量增长近1000万 暑期档回看和二刷占比超60%[4][8] - 《生万物》完结后20天内站内弹幕数量从1000万增长至4000万 增幅达300%[8] - 爱奇艺全集限免活动使24部长剧限免期间日均有效播放较前日上涨50%以上 《莲花楼》《苍兰诀》涨幅达2.5倍[16] 剧集案例 - 《扫毒风暴》收官后豆瓣打分人数翻倍 《生万物》完结半月稳居云合收视率霸屏榜首位[4] - 《雁回时》热播期集均3310万 完结后持续追加广告商 证明对女性观众群体的长期招商吸引力[11] - 《爱你》热播期集均1800万 长尾期云合集均播放增长近700万 周边销售额增长近百万[13] - 《大奉打更人》完结264天后出现第二热播期 腾讯站内热搜榜第5 近一月热度持续超14000[8] 技术运营 - 平台通过AI算法将经典老剧精准推荐给新用户 并优化关键词搜索提高长尾效应[14] - 短视频二创和社区互动(如角色cut 剧情复盘)维持《莲花楼》《藏海传》等剧话题度[15] - 台网联动(如电视台重播《生万物》)和跨媒介开发(影视IP转动漫 游戏 小说)反哺剧集热度[16]
上半年优酷流量增速为长视频行业第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21:43
行业整体态势 - 长视频行业已步入低增长成熟期 2025年上半年整体用户规模增幅仅为0.7% [1] - 类型丰富度与内容稳定性正成为长视频行业新一轮竞争的关键 [2] 公司表现与战略 - 优酷App用户规模上半年增幅达6% 超过长视频行业整体增幅8倍 增速位居长视频App榜首 [1] - 优酷用户规模数量从2.7亿增长至2.8亿 实现头部爆款剧驱动平台流量连续增长 [1] - 优酷在暑期档包揽全网累计播放榜单TOP2 实现双爆款 [2] - 优酷独播率高达87.5% 为四大长视频平台中最高 [2] - 精品内容战略成效初现 高增长得益于平台在古装、悬疑、都市等赛道的多元布局 [1] - 公司稳步提升自制剧比例 从差异化内容探索期转向精耕期 自制剧内容数量成势以建构差异化阵地 [2] 核心内容驱动因素 - 《藏海传》《难哄》《以法之名》等多部大剧热播是增长主要驱动力 [1] - 《藏海传》上线以来有效播放突破13亿 以超过40%的市占率领跑暑期档 [2] - 《以法之名》播放量破13亿 连续霸榜 [2] - 《凡人修仙传》《七根心简》等剧集也稳定在榜单前列 [2] - 现象级大剧能触达广泛观众 成为兼具热度口碑和商业价值的全民级甚至国际级爆款 [2]
《难哄》《藏海传》爆款剧连发,优酷用户规模月升千万
北京商报· 2025-09-19 16:48
行业整体态势 - 长视频领域已步入低增长成熟期 2025年上半年整体用户规模增幅仅为0.7% [1] - 在长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趋缓的形势下 精品剧集的拉动效应愈发明显 [1] 公司表现 - 优酷APP用户规模1-6月增幅超过长视频行业整体增幅8倍以上 增速位居长视频APP榜首 [1] - 优酷2025年上半年用户规模增幅达6% 自5月起用户规模数量级从2.7亿增长至2.8亿 [1] - 优酷在暑期档包揽全网累计播放榜单TOP2 实现双爆款 [2] 增长驱动因素 - 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平台在古装 悬疑 都市等赛道的多元布局 [1] - 具体剧集包括现代偶像剧《难哄》 都市民生剧《蛮好的人生》 古装权谋剧《藏海传》等 [1] - 《藏海传》自上线以来有效播放突破13亿 以超过40%的市占率领跑暑期档 [2] - 《以法之名》播放量破13亿 连续霸榜 [2] - 《凡人修仙传》《七根心简》等也稳定在榜单前列 [2]
《赴山海》、《藏海传》领跑,剧综招商各有“惊喜”与“焦虑”?
36氪· 2025-09-19 08:04
剧集市场招商表现 - 头部剧集吸金能力依旧强劲,例如《赴山海》品牌露出达25家,《藏海传》合作品牌数达48个,《生万物》合作品牌数为37家 [1][3] - 剧集市场整体呈现“整体降温、两极分化”走势,超过40家品牌合作的剧集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1] - “全集有广”(即每集均有广告)成为硬指标,8月份仅《生万物》一部剧实现全集有广,其余剧集均出现“沦陷” [1] - 古装剧招商基本盘稳定,在平台视频广告招商时长TOP20中占据12席,合作品牌数20+的15部剧中古装剧占10席 [5] - 品牌主入局愈发谨慎,剧集开播后的“追投效应”成为关键,《生万物》首播仅4个广告,最终凭借热度解锁37个品牌合作 [3][7] - 悬疑类题材招商热度快速升温,《以法之名》《扫毒风暴》在暑期档展现了不错的吸金能力 [7] 综艺市场招商表现 - 综艺市场招商表现整体更为“平稳”,头部综艺合作品牌数高点基本落在8个,动辄10+品牌合作的时代已过去 [1][13] - 综N代(经典综艺续作)仍被市场押注,赞助品牌数量占比达59%,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10] - 新综艺吸金能力亮眼,爱奇艺《一路繁花》撬动9个品牌合作,《姐姐当家》4个,《亚洲新声》7个;腾讯视频《地球超新鲜》收获6个品牌合作 [15] - 细分题材如女性题材、厨艺综艺(厨综)受青睐,《一饭封神》吸引6个品牌,《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吸引7个品牌 [16] 招商市场趋势变化 - 招商逻辑从“爆款押宝”转向“内容确定性”,品牌主采取更“安全”的投资打法,更依赖内容本身播出后的影响力 [3][5][7] - 明星加持对剧集招商仍是极大助力,杨紫、成毅、杨幂、肖战等超头演员所代言品牌大量出现在头部剧集中 [19] - 综艺招商更看重嘉宾间的化学反应而非个人超级IP,《地球超新鲜》《姐姐当家》等凭借嘉宾组盘成功撬动市场关注 [19] - 品牌池加速洗牌,淘宝闪购、美团团购等新一代消费品牌狂刷存在感,淘宝闪购出现在多部剧集,美团团购高频出现在多档综艺中 [21] - 剧集热播期缩短导致品牌宣传周期同步缩短,而综艺单期节目时长增加,促使部分品牌主回流综艺场 [21]
大陆多部影视剧在台走红 中华文化元素获追捧
新华社· 2025-09-12 07:51
大陆影视剧在台湾市场表现 - 多部大陆古装剧在台湾走红 包括《长安的荔枝》《锦月如歌》《凡人修仙传》等作品[1] - 大陆古装剧《锦月如歌》《献鱼》连续多日跻身台湾电视剧排行榜前十[2] - 台湾社交平台"陆剧讨论社""陆剧交流"分别拥有43万和56万成员 形成活跃观剧社群[2] 中华文化元素影响力 - 剧中中华文化元素如头饰、汉服、餐饮、礼仪等细节呈现吸引台湾观众[1] - 服化道精美度提升 台湾观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且具吸引力[2] - 文化符号与剧情巧妙融合 自然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引发情感共鸣[2] 跨媒介文化产品扩展 - 中国风游戏《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 在台湾收获大量玩家[3] - 电影《长安三万里》展现唐朝风貌和诗作名篇 在台湾公映后获好评[3] - 国潮文化在台湾兴起 涵盖国漫、汉服节和文化活动等多领域[5] 文化认同与市场联结 - 台湾观众通过社交平台与大陆网友主动讨论剧情发展和周边产品[2] - 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结无法断绝 "去中国化"操弄注定失败[5] - 文化桥梁作用显现 推动两岸加深理解与交流[5]
2025暑期档,短剧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8:52
行业总体表现 - 暑期档短剧行业实现从"流量至上"向"质量为王"转型 成为"娱乐正餐"并重塑文娱市场格局[5] - 红果短剧暑期档头部作品带动总观看量达311亿次 超越长剧TOP 20总播放量156亿次[7] - 短剧集均播放量快速接近长剧水平 已有5部短剧集均突破2000万《十八岁太奶奶2》集均达2500万[7] - 行业进入"10亿时代" 暑期档16部短剧累计观看量破10亿[9][12] 平台用户与生态 - 红果短剧用户规模持续扩张 月活用户从3月1.73亿增长至6月2.1亿[9] - 平台通过"一本多拍"机制推动内容创新 同一IP多版本竞争筛选爆款[11] - 爆款短剧采用元素叠加策略 融合穿越/家族/女强/航天等热门题材实现观众全覆盖[11] 内容创新趋势 - 短剧呈现系统性创新 突破"霸道总裁""甜宠虐恋"等同质化套路[14][15] - 叙事节奏转向生活流表达 《念念有词》通过语言轰炸与沉默反差构建戏剧张力[15] - 人物关系颠覆传统设定 《夫人她专治不服》以"女A男O"反差人设带动"娇夫文学"热潮[17] - 审美风格突破视觉疲劳 《朱雀堂》融合中式恐怖美学与民俗仪式感[17] 社会议题融合 - 短剧深度结合社会议题 《十八岁太奶奶》融合女性龙傲天/跨代亲情/科技报国等多重主题[17] - 男频短剧实现突破 《一品布衣》《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转向家国叙事与寒门仕进题材[19] - 短剧成为"时代情绪显微镜" 承载个体焦虑/文化认同/代际冲突等宏大命题[19] 平台政策调整 - 红果短剧升级剧本政策 最高保底提至20万/分成比例升至40%/严厉打击抄袭[22] - 快手关闭短剧小程序业务 将第三方付费短剧全面回归平台原生链路[23] - 腾讯视频与爱奇艺调整分账策略 爱奇艺为独家作品提供最高35%阶梯分账激励 腾讯对S+作品提供22万元剧本激励[24] - 平台分账核心指标转向"会员有效观看时长" 降低"拉新"权重[24]
2025上半年:爱优腾芒,谁赚到钱了?
36氪· 2025-09-03 07:27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长视频平台面临会员业务增长触顶和广告业务增长乏力 迫使平台缩减项目体量并转向AI提效[1] - 短视频崛起冲击长视频用户基本盘 腾讯视频 爱奇艺 优酷MAU分别从2018年8月的5.3亿 5.65亿 4.7亿降至2025年6月的3.63亿 3.56亿 2.01亿[3] - 行业向"技术+生态+全球化"系统性竞争转型 短剧爆发 AI渗透和全球化成为关键驱动力[5] 爱奇艺业绩与战略 - 第一 二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会员服务 在线广告 内容分发三大业务均下滑 但其他收入逆势增长[7] - 国际版业务表现突出 会员收入和会员规模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 并连续14个季度保持Non-GAAP运营盈利[7] - 内容策略聚焦头部精品 古偶剧《临江仙》《朝雪录》 悬疑剧《漂白》 年代剧《生万物》表现突出 中剧策略使内容向短集数发展[10] - 微短剧储备达1.5万部 IP一鱼多吃策略深化 《成何体统》热度峰值破5500创纪录 带动同名动漫复看量增长3倍[13] - 海外业务会员收入同比增长35% IP衍生业务自营影视卡牌GMV破亿 线下全感剧场覆盖30城50+门店[13] 优酷战略布局 - 虎鲸文娱集团坚定"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 聚焦精品化 系列化 跨界融合三大方向[16][19] - 《藏海传》表现亮眼 登顶6月云合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榜首 月度市占率6.4% 招商品牌数量为2022年以来全网第一 15秒贴片广告均价突破900万元[16] - 人才战略加码 编剧刘吾驷 耐飞科技CEO栗坤 导演李蔚然成立工作室 刑侦剧《悬案》已过审 《真火神探刘横顺》备播中[19] - 储备头部作品包括《谍报上不封顶》《谷雨》《长安二十四计》《唐宫奇案之青雾凤鸣》[21] 腾讯视频业务重点 - 付费会员数达1.114亿 为唯一披露该数据的平台[22] - 剧集《大奉打更人》《雁回时》《折腰》站内热度值破3万 《大奉打更人》正片有效播放19.3亿[22][23] - 推行头部精品策略 S+级剧有效UV比B级剧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减少中腰部及低效项目[25] - 短剧业务升级 "十分短剧"品牌建立 将长剧预算10-20%转移至横屏短剧 累计上线24部自制竖屏短剧 储备超2万部[28] 芒果超媒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9.64亿元同比下滑14.31% 净利润7.63亿元同比下滑28.31%[29] - 三大业务均下滑 互联网视频业务营收48.82亿元同比降1.5% 内容电商营收4.46亿元同比降67.09%[29][31] - 现金流改善显著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提升354.88%至46.01亿元[32] - 短剧爆发式增长 上线微短剧1179部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倍 通过经典剧场和热点剧场开发IP衍生内容[36] 内容表现对比 - 剧集有效播放排名前三位为《大奉打更人》19.3亿 《藏海传》18.2亿 《国色芳华》15.1亿[23] - 综艺有效播放排名前三位为《哈哈哈哈第5季》7.7亿 《乘风2025》4.6亿 《大侦探·拾光季》4.3亿[35] - 芒果TV综艺表现突出 《大侦探·拾光季》登顶2 3月市占率榜首 《乘风2025》登顶4月榜首[34] 新兴增长曲线 - 短剧成为重要方向 爱奇艺微剧日均播放时长/UV环比双位数增长 芒果TV经典IP改编和综艺衍生短剧同步推进[13][36] - AI技术应用深化 芒果超媒实现虚拟数字人多场景运用 AIGC助力内容分发与本地化适配[36] - 内容出海成效显著 爱奇艺国际版会员收入连续增长 芒果TV国际APP上线热门短剧[7][36] - IP衍生业务拓展 爱奇艺影视卡牌GMV破亿 优酷通过季播模式最大化IP价值[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