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搜索文档
顶尖舞者汇聚舞蹈诗剧《九歌》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东方美学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20:49
舞蹈诗剧《九歌》演出情况 - 舞蹈诗剧《九歌》正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集结了胡阳、张翰、苏鹏等中国舞坛顶尖舞者,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东方美学 [1] - 该剧自2024年6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以来,成为年度现象级舞剧作品之一,2025年度回归由原班人马出演 [3] - 本轮演出适逢端午节假期,每场演出剧场内都座无虚席,"九歌迷"们自天南海北奔赴而来 [5] 演出艺术特点 - 该剧突破传统舞剧叙事框架,以"天、地、人"三界结构构建诗性表达,通过六个篇章将神祇形象转化为现代审美的舞蹈语汇 [5] - 主演张翰在剧中挑战高难度"无重力"托举动作,被群舞演员反复抛接,以肢体模拟水流的奔腾与静默 [3] - 所有主演和群舞每日积极投入排练,经历"汗水洗礼",力争呈现舞台上的最佳状态 [3] 演出经济模式 -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九歌》打造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节目册、票夹、冰箱贴、手机包、晴雨伞等,并在咖啡厅推出主题特调饮品及甜品 [5] - 公司希望借助"观演+体验+消费"的演出经济模式,延长文化消费链条,让观众深度参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 [5] 演出规划与后续安排 - 《九歌》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的重点扶持项目之一,也是2025第三届天桥舞蹈演出季的重磅剧目 [8] - 本轮演出将持续至6月2日,今年11月该剧还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8] - 演出季在近4个月时间里将呈现近10部剧40场国内外经典作品,包括《曹雪芹》《人生若只如初见》等口碑佳作 [8]
文化中国行 | 自强不息、上下求索 感悟千年文脉里的家国情
央视网· 2025-05-31 15:26
端午节文化传承 -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延续千年,通过包粽子、吟诗等活动传承屈原精神 [1] - 湖北秭归作为屈原故乡,延续数百年端午诗会传统,当地农民诗社"三闾骚坛"自明代起活跃 [2] - 诗会成员用方言古韵吟唱屈原诗辞,内容涵盖家国情怀、民生关怀等主题 [3] 诗社发展现状 - "三闾骚坛"诗社已扩展至30多家分社,成员超2500人,涵盖农民、返乡青年等多职业群体 [5] - 代表性成员黄家兆15年创作120余首诗歌,题材源于田间生活,反映劳动与奋斗 [5] - 诗会影响力扩大,曾吸引余光中等著名诗人参与,成为跨地域文化交流平台 [5] 教育与社会影响 - 秭归中小学开设屈原诗辞校本课程,学生自发组建诗社 [6] - 端午诗会传统从秭归扩展至全国,成为弘扬屈原精神的重要载体 [6] - 《楚辞灯》等典籍收录的《离骚》含2777字,集中体现爱国主题 [10] 文化符号解析 - 《渔父》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成为廉洁独立精神的象征 [13] - 宋代《九歌图》通过白描手法再现屈原笔下的神话世界,展现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15] - 学者指出屈原作品贯穿"爱国"与"民生"两大核心主题 [16] 历史溯源 - 东汉《风俗通义》为最早记载端午与屈原关联的文献 [8] -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自然物候与民族文化双重内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