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到中年》
icon
搜索文档
塑造银幕形象 讴歌时代精神(回信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电影艺术家与经典作品 - 陶玉玲参演电影《炮兵少校》[2] - 张良出演电影《董存瑞》[3] - 肖桂云参与电影《七·七事变》拍摄,陈道明出演《今夜有暴风雪》[5] - 田华出演电影《白毛女》[7] - 潘虹出演电影《人到中年》[8] 艺术家生涯与贡献 - 田华12岁加入抗敌剧社,16岁入党,参演40余部作品,获"人民艺术家"等荣誉[10] - 肖桂云与李前宽拍摄多部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如《开国大典》,并参与"万映计划"公益活动[11] - 张良从演员转向导演,坚持从生活中找寻创作灵感,其"董存瑞"形象入选经典银幕形象[12] - 王心刚主演《寂静的山林》,塑造多个经典角色,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12] - 宋晓英塑造多个角色如《烛光里的微笑》中的教师,强调"崇德尚艺"的重要性[13] 创作理念与实践 - 陶玉玲强调影片需从生活出发,如《柳堡的故事》拍摄时深入乡村体验生活[14] - 潘虹为演好《人到中年》中的医生角色,实习并练习手术技能,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15] - 宋晓英拍摄《平原游击队》时到地道体验生活,强调扎根生活才能演好角色[15] 行业影响与传承 -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强调艺术家应崇德尚艺,创作讴歌时代的精品佳作[9] - 老艺术家们传帮带年轻一代,传授经验并倡导做有信仰的文艺工作者[13] - 中国电影人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作品凝聚时代精神[16]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激励全国电影工作者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 2025-07-11 23:44
电影行业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强调电影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创作讴歌时代的精品佳作[1] - 回信提出电影工作者需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行业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1] - 政策方向明确要求电影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题,推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4] 行业创作动态 - 编剧王兴东正在修改抗日题材电影《藏在国歌里的名字》剧本,前期已完成沈阳、重庆等地实地采访[3] - 导演张忠筹备援疆题材电影《阿克达拉》发行工作,强调电影创作需"仰望星空+脚踩大地"[4] - 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每年投入1/3时间进行创作调研,多部作品正进行影视化改编[3][4] 影院转型升级 - 首都电影院推出"新新剧场"文化空间,年内已举办60余场演出活动[5] - 影院方计划通过优质放映服务和丰富文化活动打造传播中国故事的文化窗口[5] 行业代表人物表态 - 老艺术家田华表示将坚持为党的事业和人民文艺奋斗的初心[1] - 演员潘虹强调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创作反映时代"横截面"的传世精品[2] - 青年演员刘昊然提出要深入生活创作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3] 行业协会动向 -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表示将推动创作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展现时代风貌的作品[5] - 协会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朝着建设电影强国目标前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