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讳举例》

搜索文档
古装剧最爱的“掉马甲”神器:古人到底怎么避讳?
虎嗅· 2025-06-11 00:01
电视剧《琅琊榜》首播已近十年,至今仍然以其精巧的剧情设计为观众津津乐道。也许不少观众还对剧中主角梅长苏在静妃面 前"掉马甲"的情节印象深刻:梅长苏读《翔地记》做批注时,出于习惯对地名中与母亲名字相同的字作减笔避讳,这一细节被 静妃细心察觉,进而道破其真实身份。 "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 避讳的对象大致包括君主、祖宗父母和圣贤三种,也即《公羊传》提出的"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琅琊榜》 中的上述避讳情节即属于子女避父母讳。避讳现象在周代已经出现,秦汉时期走向定型,以宋代最盛。这一现象虽非中国独 有,却已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亲亲尊尊""慎终追远"等思想交织,激荡出沉重的历史回响。 改字、空字、减笔:古人怎样避讳? 减笔是如何与主角身份联系起来的?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社会习俗——避讳。 所谓避讳,也即中国古代在文字上不直接书写君主、尊长之名的语言文字现象。陈垣在其著《史讳举例》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 解释: 避讳现象几乎贯通了先秦以来的三千年文明史,直至辛亥革命宣告帝制终结,这一现象才在官方层面得以结束。因此,对于大 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