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告别的年代》
icon
搜索文档
马来西亚华语作家黎紫书:我适合在俗世里和俗人打交道
第一财经· 2025-11-10 12:02
作品《流俗地》市场表现与影响力 - 长篇小说《流俗地》在中国出版后成为现象级作品,在豆瓣上获得近4万网友打出的9.2高分[1] - 该纯文学作品实现畅销并成功"出圈",作者认为口碑传播和读者推荐效果显著,同时网传刘亦菲将出演电视剧版也可能推动了关注度[1] - 作品获得《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好书荣誉,并获得王德威、王安忆等作家专序推荐[18] 作品内容与风格特点 - 小说以先天失明的盲女银霞为主角,通过其听觉与直觉描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锡都的多元种族(马来人、印度人、华人)生活生态[2] - 叙事基调阴郁但无大恶之人或大时代叙事,专注于日常生活中的隐秘黑暗与暴力,呈现市井小民的平淡生活及数十年历史中的卑微生命[2] - 作家王安忆评价其以细水长流方式叙事,"打开了写实的世界,开辟新的马华写作领域"[7] - 作者自述该作品是描绘马华社会几十年风雨悲欢和人事流变的草民众生像,采用"一笔一笔对家乡的书写"方式[7] 影视化改编进展 - 有消息称电视剧《流俗地》即将开机,网传导演为许鞍华,盲女银霞的扮演者猜测人选包括刘亦菲、刘诗诗、倪妮[1] - 作者对影视化持开放态度,将其视为另一种语言艺术,理解其有时长和篇幅限制,并表示信任签约导演,不期待原汁原味照搬[4] 作者创作历程与理念 - 作者早期为获奖研究"得奖体",凭借《国北边陲》斩获包括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在内的各大奖项,成为获该奖最多作家[5] - 2016年长篇小说处女作《告别的年代》入围香港浸会大学第四届"红楼梦奖",成为该奖最年轻得主[5] - 创作《流俗地》时已放下文学奖训练,转向更高自我标准,采用"破釜沉舟"心态在"每日诚惶诚恐的状态中"完成[7] - 作者形容自己非天才而是匠人,写作30年靠匠人心态打磨每个字句符号,认为对马来西亚华语作家而言写作是无利可图之事[6] 行业观察与作者观点 - 作者指出马华文学面临长篇小说寥寥可数、缺故事、缺平台、缺出版机会及缺乏读者等多重困境[7] - 观察到当今文学式微,创作者减少且心态改变,更多关注成为作家后能获得什么,而非对作品本身有更高要求[9] - 作者鼓励青年作者突破框框,期待"更奔放、更有野心"作品,认为不完美作品可能更精彩,常被非学院派野生作品惊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