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张胜温画卷》
icon
搜索文档
“扎染之乡”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13:44
白族扎染技艺的历史与地位 - 扎染是中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现存最早的扎染文物是东晋时期的绞染绢,1957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1] - 唐代绞缬纺织品极为流行,"青碧缬衣裙"成为当时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期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1] 扎染技艺在大理地区的发展历程 - 东汉时期永昌郡已有植桑养蚕、丝绸纺织、染色、刺绣等配套工艺技术[3] - 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在长安献艺时所着舞衣即为扎染而成,图案为"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4] - 大理国时期佛教极盛,被称为"妙香佛国",画工张胜温所绘《张胜温画卷》中描绘了身穿印染服饰的人物,该画作于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7][8] 扎染工艺的传承与现状 - 大理喜洲镇周城村被称为"白族的扎染之乡",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位于此地,馆内藏有以扎染工艺复刻的《蛮王礼佛图》和《张胜温画卷》两件镇馆之宝[1][7] - 现代扎染工艺步骤包括选择天然纤维、清洗、绑扎、浸染、固色和晾干,博物馆还陈列有《八卦巾》、迎春花台布、棋盘花方巾、扇形纹桌布等当代作品[9][10] - 扎染工艺为游客提供体验机会,体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旅游的结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