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
icon
搜索文档
把循证医学引入中国,她还在带头制定指南
虎嗅· 2025-04-13 19:22
循证医学发展历程 - 1985年王吉耀在加拿大首次接触循证医学(EBM)概念,其导师David Sackett提出临床决策需基于证据的5个步骤[2] - 1996年王吉耀将EBM翻译为"循证医学"并引入中国,推动该理念在国内传播[14] - 2001年《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出版,成为国内首部相关教材,至2023年已修订至第四版[23][24] - 2001-2002年国际媒体评价循证医学为"改变21世纪医学实践的革命性思想"[15] 中国循证医学体系建设 - 国内陆续成立中华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等机构,会员覆盖全国[25] -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成为医学院必修课程,推动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规范化[26] - 2021年成立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已组建12个专业委员会并发布10部高质量指南[28][35] - 联盟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单部指南需召开9次专家讨论会并整合方法学证据[3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临床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占比从1999-2008年的0.21%显著提升,但质量仍存差距[29] - 2020年评估显示国内177篇指南仅7.3%达标,仅20%实施证据分级,显著低于国际水平[32] - 当前存在同领域多版本指南冲突问题,部分指南存在利益关联和流程不规范现象[31] 未来发展方向 - 联盟计划推出汉化版国际指南认证课程及《指南制定精品案例集》提升行业标准[39][40] - 强调卫生经济学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需平衡疗效与成本效益[22] - 需持续培养医生成为"证据使用者+提供者",打破传统经验医学思维定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