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
搜索文档
不要用攻略锁死旅行,未知才是Citywalk真正的魅力
第一财经· 2025-10-11 11:10
城市旅游与休闲行业趋势 - Citywalk活动近年火爆出圈,但其价值观存在冲突,一种观点认为应串联精致地点打卡,另一种源自民间的观点则强调自发探索和独特的审美追求[2] - 高女士的旅行体验表明,在壮美自然和异乡氛围中,顺路随意逛比精心计划的行程能带来更多乐趣,这反映了消费者对非结构化、个性化旅游体验的偏好[1] 步行作为一种文化与审美实践 - 步行在人类早期是一种记录方式,例如澳大利亚土著通过“歌之版图”用行走、吟唱来记录和传播文化,形成具有宗教性的系统[4] - 著作《步行景观》将步行视为一种审美实践,强调其是发自本能的探索发现,旨在印证对城市或乡野文化的认识,并可在现场发现新事物[2] - 先锋艺术家如达达运动参与者开创了游览乏味城市地点的先河,这是一种对主流游览文化的审美反叛,波德莱尔等诗人则展现了游荡者在都市中的丰富体验[7] 步行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价值 - 卡雷里强调行走对建筑学十分有用,是一种认知与设计工具,也是在边缘混沌中认识地理的手段,能创造介入和调查公共都市空间的新方式[9] - 迷路被视为一种价值而非谬误,作为审美工具的行走拥有描述与更改都市空间的能力,这些空间应被意义填充而非被设计好的物体填充[9] - 城市规划应汲取游牧时代经验,向游戏学习,保持容纳自由生活的空间,而非将安全关注视为头等大事[10] 历史与艺术中的行走实践 - 人类最早的地图之一可追溯到一万年前,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村庄的日常生活路线系统,古人通过刻下象征性符号将空间体验化为路线[6] - 上世纪50年代,先锋艺术组织如“情境主义国际”将在城市中迷失视为有力表达,居伊·德波制作的巴黎地图将城市变成情感连接的碎片[9] - 大约十年前上海出现“心灵地图”Citywalk,参与者记录感受和联想,通过交流为城市区域下定义,体现了行走作为创造介入方式的应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