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桐庐》

搜索文档
山水灵秀 剪影生辉(我与非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9 06:17
刘莲花在制作剪纸。本报记者 赵 昊摄 朱维桢、刘莲花共同创作的作品《潇洒桐庐》。桐庐县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刘莲花在展示她的剪纸作品。本报记者 赵 昊摄 桐庐县瑶琳仙境景区内部。蔡肖翰摄 剪纸文创产品桐江寻影剪纸灯。桐庐县文化发展中心供图 沿布满青苔的狭窄石板路走到尽头再转弯,眼前豁然开朗,迎接我们的却是一句"嘘,先别出声。"只见 刘莲花正俯身案前,屏息凝神,手中的刻刀沿着画稿的线条游走,一行一顿、细腻沉稳,屋内唯有刀锋 与纸面摩擦的细微声响。 半晌后,刘莲花放下了手中刻刀。"干这活时,说不了话。"她轻声解释。随着纸屑被轻轻吹散,一个手 持火尖枪、身绕混天绫的"哪吒"踏莲而来——红纸上,镂空线条细若游丝,飘动感呼之欲出。 俯瞰桐庐。周 俊摄 "桐庐剪纸的根脉源远流长。"刘莲花介绍,相关资料记载,桐庐出现剪纸艺术至今已逾千年。萌芽时期 的桐庐剪纸,手随心剪,常见双钱、双喜、如意、百结等各种符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从妆点婚 嫁的喜花、照亮节庆的灯花,到装饰衣物的服饰花,剪纸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中国成立后,经由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桐庐剪纸在团花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样的形式和更灵活的 尺幅,如立体剪纸、套色剪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