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澳门记忆·大三巴牌坊》
icon
搜索文档
当“数字原住民”邂逅文化遗产(“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0 06:56
活动概况 - 2025“一带一路”Z世代“拍遗产·讲故事”文明互鉴活动成果发布会暨2026年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6] - 活动设置AI、短视频、摄影三个赛道,鼓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Z世代青年以多元媒介讲述文化遗产故事,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共收到近千份参赛作品,来自海内外50余所高校及机构[7] - 活动将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澳门MUST国际青年电影节、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等平台合作,开展优秀作品巡展与国际推广活动[13] 获奖作品与创作主题 - 青年创作者作品涵盖傩戏、皮影、打铁花等民俗表演,青铜器、点翠、喀什土陶等艺术瑰宝,以及北京中轴线、响堂山石窟、澳门大三巴牌坊等史迹建筑[6] - 摄影入围作品包括《旅途中的人文拼图》组图节选(陕西西安钟楼)[2]和获奖作品《传承之手·喀什土陶》(新疆喀什匠人制作土陶)[4] - 视频获奖作品包括《有一群人——浪漫下南洋的他们》(马来西亚娘惹文化)[4]和《更吹落,星如雨》(山西晋城打铁花表演,使用穿越机拍摄获得最佳短视频荣誉)[8] - 最佳创意荣誉获奖作品为《线狮少年》,记录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兴贤少年线狮队”[6] 技术应用与创新表达 - 活动专设AI赛道,设置“优秀作品”“最佳创意”“最佳视听”等奖项,共有17个作品获奖或入围[9] - AI作品《傩》利用AI生成现实中拍不出的画面,使影片叙事风格更加写意,视觉冲击力更强[7][9] - 作品《澳门记忆·大三巴牌坊》使用AI生成火凤凰从教堂废墟中飞出的奇幻镜头,为历史故事增加神话色彩[9][10] - 作品《大河向东流》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利用AI跨越时空限制,融合黄河流经9个省份的神话传说、地理标志、典籍故事、特色文物、民俗传统等元素[10] 青年创作动机与社会影响 - 许多青年创作者因被文化遗产瞬间打动而激发表达欲,例如被傩戏祈福百姓平安健康的朴素祈愿所触动[7] - 青年创作者认为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拍得更真更美,以吸引更多人了解传承,即使拍摄器材受损也认为记录价值更大[8][9] - Z世代青年优势在于开放心态、创造力及熟悉影像、音乐和社交媒体等工具,能让文化传播更生动有共鸣[12] - 青年创作者认为传承是一种“再创造”,年轻人通过理解与表达使文化以新形式延续,并带有不让文化遗产成为遗憾艺术的责任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