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传承

搜索文档
保护贺兰山岩画 传承穿越万年的文化符码
新华网· 2025-07-25 05:25
文化遗产保护 - 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 [1] - 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成立20多年来,通过多项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延长岩画"生命",包括抢救性保护工程、数字化留存项目、山体抢险加固工程等 [1] 文物保护技术 - 贺兰山岩画景区内有100多个监控摄像头对岩画情况进行监控 [6] - 工作人员通过高精度扫描和建模建立贺兰山岩画多源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电脑查看整体情况和个体岩画样貌 [7] - 岩画电子线描图作为实景岩画图像数字化的辅助方式,使画面清晰明确地呈现在岩画信息资料库中 [7] 旅游开发 - 景区使用红色标识点方便游客找到岩画,该标识可随时粘贴且对石质和文物无影响 [5] - 贺兰山岩画景区内著名的标志性岩画"太阳神"吸引游客参观 [5] - 游客可在银川世界岩画馆参观贺兰山岩画数字拓片 [8] 科研工作 -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工作 [3] - 研究人员在银川世界岩画馆研究室开展贺兰山岩画数字拓片研究 [8]
用青春作诗,致“美好的一天”
中国青年报· 2025-07-21 08:49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文化遗产传承需要坚守内核同时打破时代隔阂,青年具备"破壁"基因,能精准捕捉传统技艺精髓并以当代视角焕新表达形态 [2] - 埃及卢克索国家博物馆馆长指出中国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热情极高,中埃两国需加强合作,青年将在未来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团队平均年龄35岁以下,多学科背景青年通过协同支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2] 非遗创新与国际传播 - 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府涵璐推动苏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苏绣视为文化传承的"诗"并助力"非遗出海" [3] - 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玉明认为人工智能将推动缂丝发展,未来"缂丝数字基因库"可永久保存技艺核心密码 [3] - 青年运用新技术和跨国合作使文化遗产从"标本"转变为流动的"活态基因" [3] 青年文化交流与文学创作 -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发布《世界青年文学专刊》,汇集6大洲15国青年作家作品,展现跨文化视角与人类共通情感 [4] - 各国青年通过文学创作和实践证明文化是跨越国界的桥梁,唯有携手才能让文明星河更加璀璨 [4]
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大文化观指引(博古知今)
人民日报· 2025-06-07 05:34
文化遗产传承与文旅融合 - 杜甫、陆游等文学家通过真挚态度和高超艺术为时代留下生动记录 这些记录对文化遗产发掘、非遗传承和文旅融合具有重要价值 [1] - 苏东坡诗词文章为沿途山水人文赋予文化记忆 各地对其遗产进行珍爱保护和情景再现 [1] - 黄鹤楼、岳阳楼因李白诗和范仲淹文章驰名 楼阁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 更在于文化内涵 [2] 古迹保护与文化挖掘 - 部分古迹重建缺乏对古人文字的深入复现 未能还原历史生活气息 导致文化价值缺失 [2] - 文化遗产传承需开掘遗存文化资源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在古城保护中亟待研究解决 [2] - 古代交通路线与城镇兴衰应结合政治、军事、贸易等因素呈现多样性 避免千城一面 [3] 文化背景与整体保护 - 文化遗产形成受大文化背景影响 脱离时代气息易成为孤立碎片 需在大文化观下观察 [3] - 优秀社科成果需灵活机制转化 聚集各方力量挖掘地方文化 体现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旨归 [3] - 文化遗产保护需体察时代精神 避免碎片化导致同质化和商业化 失去真实文化价值 [3]
上海已拥有171座博物馆,全年文创收入4.9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5-17 17:09
博物馆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71座,每14 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1][3] - 2024年全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949个,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同比增长31 9% [3] - 2024年上海市博物馆文创收入总计超4 9亿元,其中上海博物馆以3 83亿元位居榜首 [3] 文化遗产季活动规划 - 2025年上海文化遗产季围绕"守沪文脉 创享未来"主题推出展览、乐游、市集等六大板块主题活动 [1] - 活动期间推出80项主题展览、百余场线上线下特色活动,涵盖知识竞赛、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 [4] - 145家博物馆、73家美术馆将在5月17日至19日实施减免费开放 [5] 智慧化文旅项目 - 市文化旅游局发布首批30项智慧化展示体验项目,包括数字展览、AR互动等前沿技术应用 [4] - 重点项目包括上海博物馆"山水江南"数字展、航海博物馆AR元宇宙体验、天文馆XR沉浸式科普 [4] 线上线下联动 - 大众点评平台推出"守沪文脉"主题游地图,涵盖8条文物寻访线路 [3] - 首届"申活集"文物文创巡回市集在徐家汇书院广场启动,后续将在思南公馆等地接力举办 [4]
1:10复原齐化门!紫檀雕刻朝阳门惊艳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5 21:25
紫檀博物馆展品更新 - 中国紫檀博物馆展出重达数吨的紫檀雕刻作品"朝阳门城门",采用小叶紫檀制作,运用榫卯结构,以1:10比例复原老北京朝阳门 [1][3] - 该作品由箭楼、瓮城、城楼组成,集古建文化、檀雕技艺、历史文化于一体,再现老北京神韵 [3] - 博物馆还展出一件1:5比例复刻的紫檀故宫角楼,弥补游客无法参观故宫的遗憾 [3][5] 紫檀博物馆背景 -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专题类非国有博物馆,专注于紫檀艺术收藏研究和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展示 [5] - "紫檀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博物馆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5] 非国有文化机构发展 - 北京市拥有900余家文化类社会组织,其中市级社会组织480余家 [7] - 这些机构在挖掘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7] -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今日美术馆、泰康美术馆等将推出精品展览,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7] 社会组织政策支持 - 民政部门将加强文化领域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引导其发挥专业与资源优势 [7] - 推动多样化文化资源融入百姓生活,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7]
莫让“假俗乱”讲解侵蚀“文博热”(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行业现状与问题 - 近年来"文博热"带动讲解服务成为文旅消费热点板块,游客在假期积极预约正规讲解服务以获取历史文化知识 [1] - 线下旅游市场和线上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假俗乱"讲解内容,包括夸张媚俗的景区讲解和猎奇低俗的野史直播 [1] - 低质量讲解将文化遗产降格为娱乐消费品,用耸人听闻的噱头演绎历史故事,严重误导公众历史观和价值观 [1][2] 讲解服务核心价值 - 文物讲解应注重揭示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体系 [2] - 讲解服务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其中文化属性是根基,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首要目标 [2] - 优质讲解承担着筑牢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是以史为镜的"传薪火"而非信口开河 [3] 监管与制度要求 - 文博场馆和景区需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建立讲解准入与评价制度 [3] - 应构建"技术防火墙+人文过滤网"双重机制,通过制度之尺和监管之绳保障历史真实性 [3] - 对编造野史、低俗牟利的讲解行为需依法监管治理,维护文化传承的严肃性 [2] 讲解员能力升级 - 讲解员需从知识搬运模式升级为美育引领模式,成为文化"传灯人" [4] - 讲解内容应做历史文化的"现代翻译",结合史家之识与诗人之眼呈现美育长卷 [4] - 专业讲解需要深厚知识素养支撑,需长期坚持才能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4] 行业发展方向 - 守护文化根基需同时运用制度刚性和人文温度,使讲解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4] - 当游客超越"听段子、拍照片"的浅层需求,文物才能真正转化为精神原乡 [4] - 优质讲解服务能让"文博热"沉淀出文化自信,成为彰显文化自强的生动注脚 [5]
月港氤氲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31
历史文化价值 - 月港古镇保留明代航海图记载的18条海上航线 与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 商船达300多艘次[2] - 古镇现存"朱子帘"习俗 竹帘规格为高2米宽1.5米 从儒家礼制器具演变为文化遗产[1] - 海丝馆陈列番银 漳缎 克拉克瓷等出土文物 展现环球贸易航线历史[2] 旅游开发现状 - 古镇核心区保留500米古街 配套建设观光木栈道和闽南传统民居展示区[1][2] - 夜间经济初具规模 古厝古街在灯光映衬下形成特色文旅场景[3] - 原生态生活场景持续吸引游客 包括古榕树棋局 功夫茶体验等在地文化互动[2][3] 地理区位特征 - 地处九龙江入海口 历史上因"一水中堑 环绕如偃月"得名[1] - 作为明代海丝起点 曾形成连接东南亚 西亚 拉美和欧洲的贸易枢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