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

搜索文档
传递守望和平共同心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9 06:54
英文版《生死场·呼兰河传》(葛浩文、杨爱伦译) 英文版《新儿女英雄传》(沙博理译) 英文版《荷花淀和其他》(戴乃迭译) 《月亮下去了》(赵家璧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白桦熊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论是中国抗战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 还是外国二战文学在中国引发的共鸣,都反映出世界人民守望和平的共同心声,也从侧面记录下中外文 学交流的进程。让我们再次探寻这些经典作品走过的世界之旅,感受其中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和精神力 量。 中国抗战文学: 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生死场》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彰显了鲜明的 民族意识。该书1935年12月由奴隶社出版,上海容光书局发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 位。鲁迅将其收入《奴隶丛书》,并在序言(《萧红作〈生死场〉序》)中认为,作品写出了"北方人 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其中"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更是令鲁迅印象深刻。 在海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对萧红情有独钟。1971年,他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攻读博 士学位,毅然选择萧红这位彼时在美国几乎无人知晓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