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轼眉山诗文注评》等著作
icon
搜索文档
三苏祠“上新” 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文化自信
四川日报· 2025-06-03 08:47
三苏祠博物馆的综合实力提升 - 三苏祠博物馆于202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对外传播等方面实现大跨越 [8] - 从2022年6月到今年4月底,接待团体超过6000批次,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是该馆历史上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的时期 [11] - 同期新开发诗意东坡、苏家家风、诗绘苏祠、乐活东坡共21个品类158款文创产品,实现文创销售收入2224.53万元 [11] 文化传承与推广活动 - 通过"苏祠寻宝"线上剧本游、"苏海畅游"沉浸式文化体验、诗词擂台赛、制作艾草香包等活动,推动三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9][10] - 联合苏学专家推出"东坡大家讲"讲座,涵盖三苏的人生态度、文学创作及美食等话题,通过与媒体合作线下线上推进,累计点击量已超过两亿次 [10] - 活动注重贴近性,"讲人话""接地气",向广大游客传播普及三苏文化 [10] 学术研究与文化挖掘 - 坚持学术立馆,开展三苏与巴蜀文化、眉州宋文化等专题研究,编辑出版《苏轼眉山诗文注评》《三苏与巴蜀论说》《宋代眉州文化研究》等著作 [10] - 深入挖掘三苏文化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努力将三苏祠打造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 [8] 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 对16处古建筑开展数字化保护,利用3D扫描获取内外风貌、结构及周边环境数据,误差仅零点几厘米,为预防性保护和传之后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12][14] - 三年来实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20个,完成文物摄影室、修复室、实验室、恒温恒湿文物库房建设,制定馆藏重要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 [14] -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于2024年6月8日正式上线,收录整合三苏文化相关数据12.5万条,浏览量已超过2500万次,用户主要为高校学生、苏学爱好者和研究机构 [14][15] - 数据库已启动二期建设,计划对数据进行扩容、标注和确权,在坚持公益服务基础上探索线上交易和商业使用 [15] 馆校合作与古建保护 - 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计划于今年暑期对博物馆建筑、园林、绿地、道路、水系等进行测绘,后期或采用3D扫描补充数据 [12] - 此前已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团队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解决纸质图纸不完整或腐朽退化问题,为落架维修提供可靠依据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