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诗歌的元素——七至十世纪的中国诗歌》
icon
搜索文档
加强文学交流 赓续中俄友好
人民日报· 2025-05-10 06:10
中俄文学交流历史 - 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署名文章中引用托尔斯泰作品,强调历史记忆和文明互鉴对中俄关系的意义 [1] - 19世纪普希金《上尉的女儿》是首部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中译俄罗斯文学作品,被视为俄罗斯文学在华传播起点 [2] - 托尔斯泰1884年研读儒家著作,1909年为《老子语录》俄文本撰写前言,体现对中国古典哲学的高度评价 [2] 经典作品译介与影响 - 100多年来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俄罗斯文学巨匠作品在华持续传播,高尔基、肖洛霍夫等苏联作家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 [3] - 中国古典诗词和现当代文学在俄传播始于19世纪,1918年古米廖夫出版中国诗选《瓷亭》,苏联时期鲁迅、老舍等作品被重点译介 [3] - 2023年俄语版中国古诗鉴赏丛书《诗歌的元素》《星星的客人》《诗鬼李贺》获全俄年度最佳图书奖"最佳经典文学"类奖项 [3] 当代文学合作机制 - 中俄青年作家论坛和2024-2025"中俄文化年"框架活动为文学交流注入新动能 [4] - 俄罗斯当代作家乌利茨卡娅作品2024年6月首次在华结集出版,其作品融合经典传统与新文学流派 [4] - 中俄政府经典互译项目推动刘慈欣、余华等中国作家作品在俄受欢迎,俄罗斯学者认为当代中国文学展现三重文化魅力 [4] 跨文化创作与演出 - 俄罗斯诗人阿布杜什诺娃在华7年从事诗歌翻译,通过播客搭建两国青年交流桥梁 [5] - 2023年普斯科夫剧院演出莫言《蛙》,2024年《恋爱的犀牛》《雷雨》在俄上演,2025年实验京剧《狂人日记》融合果戈理与鲁迅作品 [6] - 中央歌剧院2025年与俄方合作新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指挥与中国乐队及歌唱家联袂演出 [7] 市场反响与创新案例 - 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话剧在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演出场场爆满,未来两月门票售罄,中式妆造与俄式演绎结合受追捧 [7] - 俄罗斯女作家雅辛娜、科幻作家卢基扬年科作品在华畅销,完全依靠作品自身吸引力 [5] - 厦门大学学者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华不断重译,其人性探索具有持续现实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