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搜索文档
沈从文与颐和园霁清轩
北京青年报· 2025-07-11 07:33
◎谢其章 小学时代的颐和园春游,可说是一件欢呼雀跃的大事,母亲会破例给一毛钱零花,一个义利圆面包,煮 两只鸡蛋,这些吃食平日里难得一吃。六十年来游颐和园十数次,顶数去年四月的那次狼狈之极。那天 去颐和园出于一个难与人言的心事,不料游人之多,仿佛十四亿人有一半在游园。陷入人山人海,奋力 跋涉,无心顾及湖光山色,一路不停说着,对不起,让一让。一小时后从北宫门逃出。 《古意双溪大雪》 这一年,沈从文六十八岁。这一年,我在农村不准备回北京探亲,独自一人在知青户过冬,孤寂于我不 陌生。 《古意双溪大雪》离《霁清轩杂记》还差着一站呢,这站的站名叫《芷江县的熊公馆》,为什么这么绕 呢,我写东西不喜欢直奔主题,总要自己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写甲不写乙。我称这个法子叫"可写性",多 少有点讨巧的意思。沈从文这三篇比较起来,"颐和园"的可写性和受众面远超另外两篇。我一直对居住 颐和园的名流有兴趣,登高赏月的诗意令人神往,何况还是大才子沈从文写的呢。 《芷江县的熊公馆》 有事未作,还有些责任待尽 先说几句《芷江县的熊公馆》(1948年载天津《大公报》,后收入《湘西》)于我的必不可少。据说沈 从文与熊希龄七拐八拐沾点亲,沈从文写道:"这所 ...
为什么中国现代文学喜欢写男人的屈辱感?
虎嗅· 2025-05-29 07:48
在女性频道网络小说中,有一类颇受欢迎的套路:女主人公受尽屈辱、误会、背叛,最后,万念俱灰之 际,男主人公方才浪子回头,痛心承认自己的错误,努力追求女主人公。 类似的套路,几乎从不在畅销的男性向网文中出现。一位男性作者透露他写网络小说的三个原则:第一 个原则,男主人公喜欢的女人,一定要追到;第二,男主人公喜欢的女人,一定不能跟别人好;第三, 男主人公有仇一定要报。 但是,在严肃文学中,恰恰是反过来。中国现代文学似乎十分执着于写男人的屈辱感:沈从文的《丈 夫》,蒋牧良的《夜工》,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许子东老师指出,"可能是因为'民族—国家'的集体无意识,我们对屈辱的记 忆,比对优胜的感觉要深刻得多,因为我们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屈辱远多于胜利",也因为"屈辱 感是一个比较文学性的、要探讨人性更深一层的东西"。 这样的洞见,在《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中还有许多——《边城》是这么多好人合作做了一件坏事;老舍 字舍予,就是"放弃我",名字真是预言,一个作家可以提前写出自己的命运;如果让李安来拍丁玲《我 在霞村的时候》,可能比《色,戒》还好……这一堂堂现代文学课,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