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哈尔滨》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一座城对四位英雄的深情纪念
人民日报· 2025-08-18 14:08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 哈尔滨以东北抗联英烈命名靖宇街、尚志大街、兆麟街和一曼街四条街道 通过街道命名和景观建设强化红色文化标识 [1][2] - 建设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一曼公园、尚志纪念馆等红色场馆 形成街道周边的红色记忆集群 [2] - 创新打造大型实景演出《遇见·哈尔滨》 通过光影艺术和戏剧表演活化红色故事 [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2024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79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 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超30% [3] -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老建筑+新消费"模式更新 道外区以文旅作为经济转型抓手推动老城复兴 [3] - 政府提供5年免租金政策支持文创产业 靖宇街口文创中心吸引20多位年轻人创业 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 [3] 城市品牌战略升级 - 官方明确将哈尔滨定位为"红色旅游名城" 通过文物活化利用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活起来" [3] - 红色文化成为城市精神内核 既为创业者提供精神动力 也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 [3] - 文旅热潮显现城市发展潜力 文化价值与经济收益实现双向提升 [3]
跟着演出游“尔滨”
新华网· 2025-07-05 08:31
文旅演艺创新 - 哈尔滨通过多台原创大戏将历史故事搬上光影舞台,创新打造演艺文旅项目[1] - 《遇见·哈尔滨》为江上沉浸式演出,去年上演71场后于6月26日回归,融合人、声、光、水、电、影、景等元素[1] - 演出由亚冬会开闭幕式团队打造,串联哈尔滨开埠记忆、中西风貌与冰雪荣耀,展现百年城市变迁[1] - 演出新增彩绘互动区及电音巴士演艺,扩大演员阵容至近百位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演员[1] 民族融合与历史叙事 - 《王的战车》2.0版于7月1日在冰雪大世界开演,以北方部落传说为蓝本,结合传统杂技与全息投影技术[2] - 剧目深入研究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等历史人物,融入渔猎文化、战争史诗和古老传说,增强观众代入感[2] - 演出与冰雪大世界梦幻冰雪馆推出联票优惠,游客可触摸从远古部落到现代"冰城"的文化基因[2] 抗战历史与艺术创作 -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将于7月4日首演,取材于同名小说,展现1934年革命抗战故事[2] - 剧目糅合悬疑叙事与西洋音乐,通过26首原创歌曲和旋转舞台再现历史场景[3] - 演出激发游客"打卡"剧中地点如哈尔滨火车站、索菲亚教堂等,形成"跟着演出游"的新模式[3] 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 哈尔滨探索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通过精品演出激活城市历史文脉[3] - 文旅项目旨在以艺术创作吸引年轻人,重现抗战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民族融合发展史[3] - 从江上演出到民族奇幻秀再到抗战音乐剧,夏季文旅产品形成多层次体验矩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