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醒世惊雷》《侯德榜》《服装赋》《皂罗袍·游园》
icon
搜索文档
校园舞台让青春“燃”起来
中国青年报· 2025-10-27 07:05
校园演出活动热度与参与度 - 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4.50%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内在学校舞台观看过社团演出,观看频率超过2次的受访者占比达到60.19%[3] - 学生了解校园社团演出的主要渠道包括校园海报和传单(65.03%)、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推送(59.08%)、同学和朋友推荐(56.38%)以及学校官网通知(50.81%)[3] - 天津大学团委推出的迎新文化季在9月精心打造了15场文化活动,涵盖五大主题板块[3] 受欢迎的演出类型与社团规模 - 调查发现,舞蹈类表演(52.96%)和脱口秀等喜剧演出(52.64%)最受欢迎,音乐剧(44.02%)、乐队声乐(40.37%)、话剧(39.76%)等也受到不同程度欢迎[5] - 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总人数常年维持在2000人左右,每年文艺演出近百场,其品牌活动“周末音乐会”自1997年起已演出上千场[4] - 华中科技大学音乐剧社约有85名成员,每学期举办两场演出,小型演出一般吸引100名观众,大型演出能吸引至少400名观众[6] 学生参与动机与收获 - 学生观看高校社团演出的主要原因包括更高的演出专业性(53.98%)、更便利的演出时间和地点(52.87%)、更有知名度的剧目(47.70%)[6] - 73.0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社团演出丰富了课余生活,61.67%认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57.43%认为其提升了校园艺术氛围[7] - 参与演出类社团的学生中,67.01%担任过演员,29.06%担任过导演、编剧等创作骨干,54.44%认为自身专业技能得到提升,50.13%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9][10] 社团运营与挑战 - 影响高校演出类社团发展的因素包括成员时间精力难协调(57.61%)、经费不足及场地租赁开销大(49.37%)、缺乏专业指导(39.47%)[12] - 学生对社团发展的期待包括配备艺术指导老师(49.37%)、设立稳定的活动专项资金(49.11%)、提供固定且专业的排练演出场地(47.84%)[13] - 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探索“原创”路线,在2025世界合唱节荣获混声合唱组金奖冠军;江西服装学院大型音乐舞台剧《服装赋》汇聚300多名师生,已演出5次[9][10] 创新实践与社会延伸 - 芜湖学院戏曲社将戏曲与流行元素融合创作的短视频获赞超30万,相关作品点赞量突破40万,并将线上经验转化为实践成果,在省级比赛中获奖[8] - 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平台,如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49.37%)、增强自信心与表达能力(37.69%)、锻炼组织管理能力(15.10%)[10] - 天津大学天美工作室已在音乐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并认证为平台音乐人,学生从中找到社交与艺术的双重乐趣,能释放情绪、调节心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