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
搜索文档
从互联网传播学角度,聊聊“洪玄烨”这个梗的爆红
虎嗅APP· 2025-11-10 21:19
文章核心观点 - 互联网主流历史观的“饭圈化”趋势对商业化文艺作品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创作者必须顺应而非挑战这种潮流[6][7][13] - “洪玄烨”等历史梗的爆炸性流行,反映了当前主流网民对特定历史时期(如清朝)的强烈负面情绪,并借助桃色八卦等传播属性实现广泛扩散[5][8][11] - 历史题材作品的商业成功高度依赖其是否契合主流网民的情感倾向,逆潮流而动的作品可能面临惨淡结局,如《三国的星空》票房未破9000万[6][7] 互联网历史观变迁分析 - 近十几年来中文互联网对历史人物评价发生剧变,蜀汉阵营(刘关张、诸葛亮)口碑崇高,而曹魏、东吴阵营评价大幅下降[10][12] - 清朝风评急剧恶化,对应明朝口碑持续上升,主流网民不再认同“清朝奠定多民族国家版图基础”等传统观点[10] - 历史讨论高度“饭圈化”,网友倾向于非此即彼的立场选择,难以容忍对反面人物(如曹操、司马懿)的正面解构[12][13] 热门历史梗的传播逻辑 - “洪玄烨”梗结合桃色八卦与高知名度历史人物(康熙、孝庄),天然具备病毒式传播潜力[11] - 类似传播模式的历史名梗包括“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魏明帝曹叡是不是袁绍的孙子”等,均以血缘疑云为核心卖点[11] - 缺乏八卦元素的史实梗(如“顺治被郑成功炮毙”)难以流行,说明娱乐性而非学术性主导传播效果[11] 商业化创作的启示 - 创作者必须紧密跟踪互联网主流情绪变化,二十年前《康熙王朝》备受好评的内容如今可能引发群嘲[11] - 商业作品应充当观众“嘴替”而非“老师”,试图改变大众观念的创作意图被证明是荒谬的[14] - 若《三国的星空》将主角改为刘备并聚焦“衣带诏事件”,其票房有望提升十倍甚至二十倍,成为社交网络持续热议话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