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搜索文档
煤矿智能化建设需避华而不实
新华社· 2025-05-06 16:34
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 - 国家政策推动下,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5年多努力,行业在安全与效率方面实现双重提升 [1] - 山西省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超1500处,智能化煤矿超200座 [2] - 智能化技术应用显著提升开采效率,例如双柳矿300米超长切眼设计使单刀割煤量达到1068吨,可采储量106万吨 [2] - 大采长工作面设计有效提升刀煤产量,缩短过机头机尾时间,降低搬家倒面频率,破解“采掘失衡”难题 [2] - 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山西省煤矿在危险区域安设“电子围栏”2.3万套,2024年运输事故比2023年下降36.7%,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3] - 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加强,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3亿吨左右,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单班掘进从4米提高到5米,保障开采任务足量完成 [3][4] 智能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 部分煤矿智能化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难以转化为高产出,存在“建而不用、用而不实”的情况 [1][5] - 以“一键启停”系统为例,因井下情况复杂,设备可靠性有待提高,多数煤矿因担心环节出错酿成事故而不敢使用,反而可能增加工作量 [5][6] - 部分软件系统如“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因数据收集、处理、应用难度大且缺乏有效模型,验收后常被闲置,存在“重装备、轻软件,重展示、轻业务,重采集、轻分析”的问题 [6] - 个别地区存在“摊派式”、“指标式”建设苗头,部分地质条件不适宜的煤矿被要求上马智能化项目,导致设备投入后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1][7] - 智能化建设从鼓励发展变为“指标性”要求,建设时间紧迫,给煤矿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压力,例如一个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改造最少需投入3000万元 [7] 行业破局与规范发展举措 - 行业致力于从有序推广优质设备、提高产品有效性、夯实企业及部门责任等方面破除障碍 [1][8] - 建议智能化建设由点及面,避免“一窝蜂”,应根据技术实际效果和地质条件有序推广,提高设备利用率,例如电子围栏技术适用性广应大力推广 [9] - 需明确智能化设备市场准入门槛,解决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对提升效率帮助不大的问题 [9] - 政策层面加强规范,如山西省出台《煤矿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明确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的定义与要求,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10] - 建立“回头看”检查机制与日常检查制度,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对评价不合格的煤矿进行降级或取消评定等级处理,推动责任落实落细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