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云霄
搜索文档
“东南·云霄”桌面软件平台发布 有望打通量子算法大规模应用“关键一公里”
科技日报· 2025-10-13 07:58
产品发布与定位 - 东南大学发布国内首款集成多场景应用的量子线路设计优化与编译桌面软件平台“东南·云霄”[1] - 该平台可将量子算法“翻译”成可在真实量子计算机上运行的指令,旨在打通量子算法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一公里”[1] 核心技术特点 - 平台采用桌面软件形态,支持用户在本地电脑上完成量子线路从搭建、优化到编译的全过程,核心数据无需上传至云端[1] - 平台内置多层级优化策略,能对复杂的量子线路进行深度“瘦身”,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选择优化等级,深度有效压缩量子门数量和线路[1] - 团队开发了跨架构量子计算适配接口,能兼容离子阱、中性原子、超导等多种主流量子计算硬件体系[2] 应用场景与测试效果 - 在生物医药领域测试中,平台将小分子药物有效分子的生成率从约0.01%提升至35.98%[2] - 在图像识别方面,其混合了量子—经典神经网络模型,在SAR图像分类和通用图像识别任务上均超越传统模型[2] 行业影响与发展目标 - 平台的成功研发是探索“量子技术+行业需求”融合应用的重要成果,旨在降低量子计算应用门槛[2] - 平台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算力利用率,从而加速量子计算应用的普及与迭代[2] - 该平台旨在助力中国量子计算产业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2]
国内首款!东大发布量子计算线路设计优化与编译桌面软件平台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22:20
平台核心信息 - 东南大学发布国内首款集成多场景应用的量子线路设计优化与编译桌面软件平台“东南·云霄”[1] - 平台旨在解决量子计算应用面临的数据安全性差、技术门槛高和硬件兼容性差等关键挑战[1] - 平台为我国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高效、安全的量子应用实现工具[1] 平台核心特色 - 平台采用桌面软件形式,支持用户在本地电脑完成量子线路搭建、优化到编译的全过程,确保核心数据自主掌控,无需上传云端[2] - 平台内置多层级优化策略,能对量子线路进行深度“瘦身”,大幅压缩量子门数量和线路深度以提升计算效率[2] - 平台开发了跨架构量子计算适配接口,兼容离子阱、中性原子、超导等多种主流量子计算硬件体系,实现“一次开发,多架构部署”[2] 平台应用成效 - 在生物医药领域,平台将小分子药物有效分子的生成率从约0.01%提升至35.98%[2] - 在图像识别方面,其混合量子-经典神经网络模型在SAR图像分类和通用图像识别任务上均超越了传统模型[2] - 在数学优化领域,平台能高效求解最大割等复杂优化问题[2] 发展目标 - 团队致力于探索“量子技术+行业需求”的融合应用新模式[3] - 目标是通过创新成果降低量子计算应用的门槛,助力我国量子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