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缕玉衣
搜索文档
文博日历丨亮相全运会开幕式 重量级青铜乐团来自南越国
央视新闻· 2025-11-10 09:57
文物核心信息 - 文物为西汉铜句鑃,是一种青铜编列打击乐器,出土于南越国 [2] - 该组句鑃是目前唯一一组西汉青铜句鑃,配置齐全,共有8件 [4] - 整套句鑃总重191公斤,属于重量级文物 [6] 形制与演奏方法 - 与悬挂演奏的编钟不同,句鑃需固定柄部于底座,口部朝上,用槌敲击演奏 [8] - 句鑃被铸造成“合瓦形”双击频乐器,敲击正鼓部和侧鼓部可产生两种不同音高的音频 [10] 历史与文化价值 - 句鑃表面刻有篆文“文帝九年 乐府工造”,标明制作时间为南越文王赵眜在位第九年(公元前129年),由乐府机构制作 [14] - 铭文信息反映出南越国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并设立了乐府机构对礼仪乐器进行规范化管理 [14][15] - 南越文王赵眜墓中出土了50件音乐器物,包括编钟、编磬、甬钟等,与铜句鑃共同组成一套宫廷大型编悬乐器 [18] 关联文物与收藏 - 除青铜乐器外,墓中还出土了丝弦类的木琴、木瑟以及铃形器等乐器 [20] - 这些文物现藏于南越王博物院,该院还收藏有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西汉金印“文帝行玺”金印等珍贵文物 [20][22]
“海昏侯遇见南越王”国庆探馆:从南越国到海昏侯国,管窥西汉盛世之形成
新华社· 2025-10-06 08:40
展览核心内容 -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举办南越国文物特展,实现两大西汉时期重要遗址的跨时空对话[2] - 南越国遗址位于今广州,特征为融合中原与百越文明、沟通陆海,体现开放包容特质[2] - 海昏侯国遗址位于今南昌,特征为承袭王侯礼制典章,反映西汉盛世气象[2] 玺印文物对比 - 南越文王赵眜玉印为私印,采用覆斗纽造型,在古代较为常见[4] - 海昏侯刘贺玉印为私印,采用螭纽造型较为少见,可能意在突出其皇室子孙身份[4] - 刘贺玉印在玉料和雕工上更胜一筹,采用新疆和田玉籽料,雕工更为精美[4] 殓葬器具比较 - 赵眜墓出土丝缕玉衣,全长173厘米,由2291块玉片用丝缕拼合,是目前考古发现唯一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6] - 刘贺墓未出土玉衣,因未获朝廷赏赐,改用琉璃席作为殓具,长198厘米,由384块琉璃片采用包金丝缕工艺拼合[8] 玉剑饰与佩饰 - 玉剑饰为古代贵族男子装饰品,由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部分构成[10] - 赵眜墓出土58件玉剑饰,曾为汉代出土最多墓葬[10] - 刘贺墓出土玉剑饰达94件,取代赵眜墓成为出土最多墓葬,佩戴玉具剑是身份地位象征[10] 海外贸易与香料文化 - 南越国先民借助季风沿海岸线航行,与东南亚、南亚贸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先驱[10] - 赵眜墓发现产自阿拉伯半岛和红海沿岸的乳香,表明西汉初期国外树脂类香料已进入中国[11] - 刘贺所处西汉中期香炉结构改进,炉腹加深、炉盖增高并增加承盘,更适合进口乳香散发[11] 器物工艺与文化交流 - 赵眜墓出土香炉具"田"字形互不连通小格,可盛放不同香料制作混合香氛[13] - 刘贺墓出土博山炉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使用时如云雾缭绕仙山[13] - 赵眜墓羊头纹杏形金饰片与刘贺墓羱羊银马珂均出现草原文化大角羊形象,是中原与草原地区商贸文化交流物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