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内地的储蓄型非分红的增额终身寿险
icon
搜索文档
财富新贵的保险新宠:专业解码香港创新的指数万用寿险
13个精算师· 2025-10-16 17:34
引言:三大现象级寿险新品 - 近30年全球寿险行业出现三大现象级产品:美国指数万能险、中国香港分红保险、中国内地储蓄型非分红的增额终身寿险 [1] - 这三款产品分别在不同市场风靡一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市场定位 [2] 指数万能险概述 - 指数万能险是1997年在美国首创的寿险产品创新,目前新单保费已占美国人寿保险市场近四分之一 [3] - 该产品已登陆全球多个成熟保险市场,但尚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3] - 2025年3月香港金管局和保监局联合发文允许引入指数万能险,但仅限销售给"专业投资者" [5] 专业投资者定义 - 香港将专业投资者定义为个人拥有不少于800万港元投资组合,或信托法团、公司拥有4000万港元资产规模 [8] - 这一门槛将产品与大众市场隔离,确保面向具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的人群 [8] 高净值客群市场基础 - 全球超高净值人士在2023年增长约4%,总数超过62万人,未来五年预计再增长28% [9] - 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预计五年增长47%,香港作为亚洲财富中心吸引全球资本 [9] -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28.9万户,管理资产3.47万亿元人民币;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占比0.08%,掌握零售资产的15%-20% [9] 美国指数万能险发展历程 - 指数万能险诞生于1997年,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市场份额始终在个位数徘徊,一度不足3% [16] - 金融危机后市场份额从不足3%跃升至20%以上,成为美国人寿保险行业现象级新品 [17] - 产品兴起与经济和利率周期、资本市场波动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 [18] 美国监管演变 - 2015年美国保险监管官协会发布《第49号精算指引》,要求利益演示必须与标的指数历史表现挂钩 [20] - 2020年发布AG49-A,进一步禁止保险公司通过不同计息利率机制绕过规则 [20] - 2023年推出AG49-A快速完善版本,几乎堵住所有可人为调高利益演示收益的口子 [21][22] 香港指数万能险产品特色 - 保障更高:同等保费下初始身故保障通常更高,中青年健康体起始保额可达总保费的8-10倍 [24][25] - 保值更稳:设有现金价值结息底线常见为0%,还设有固定计息账户提供双重防护 [26] - 增值更强:长期预期回报率区间约5%-9%,高于储蓄型分红险 [27] - 税务更优:香港属地税制下保单层面税负为0,较其他投资选择更具优势 [27] - 传承更灵:结构化账户和现金价值提取设计使财富传承安排更具操作性 [27][28] 香港指数万能险风险特征 - 收益有封顶:设有收益上限和参与率,牛市行情中收益可能被锁顶 [29] - 非保证元素可变:收益上限和参与率可能因市场利率、保险公司经营情况而下调 [30] - 前期费用较高:包括初始费用、管理费、保险成本等,导致前几年现金价值增长较缓 [31] - 演示不等于承诺:利益演示表基于假设而非现实保证 [32][33] - 产品结构复杂:涉及多个挂钩指数、固定账户、提款设计等多种机制 [35] - 前期流动性有限:通常设有10-15年退保收费机制,提前退保可能面临较大损失 [36] 国际市场比较 - 美国对指数万能险无购买门槛,全民普及,由各州保险监管部门管理 [37]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对复杂产品实施客户知识评估,强调适销对路而非以财富划线 [38] - 香港选择"先收紧、再观察"的监管取向,将产品限定为专业投资者专属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