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作硬木家具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达118人,传承断层风险有效缓解
新京报· 2025-06-11 19:30
非遗传承人数据 - 北京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达118人 市级348人 传承断层风险有效缓解 [1] - 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3名 其中60岁以下占比54% 最年轻者30岁 [1] - 传承人覆盖"燕京八绝" 京剧等经典项目 以及昌平后牛坊村花钹大鼓 延庆旱船等乡村非遗 [1] 非遗项目规模 - 北京市拥有14项联合国非遗项目 数量居全国前列 [1] - 国家级项目144项 市级项目303项 构建覆盖全面的保护网络 [1] 2025年遗产日活动规划 - 全市将推出40余场非遗活动 主会场6月12日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 [1] - 主会场将公布新传承人名单 启动全市系列活动 [1] - 现场展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北京风筝制作技艺等7项体验项目 [1] 区域特色活动 - 东城区推出"非遗焕新 无界共生"系列活动 掐丝珐琅与奥运元素结合 [2] - 朝阳区在潮流地标举办宫廷艺术展和八极拳展演 [2] - 西城区 丰台区通过非遗展览 手工工坊增加公众参与 [2] - 密云区 海淀区联动京津冀开展非遗进校园 [2]
文化中国行|龙顺成:百年匠心承古韵
环球网· 2025-05-15 12:12
公司历史与传承 - 公司前身为1862年由宫廷造办处工匠王永顺创立的"龙顺"桌椅铺,1956年合并35家商号成立龙顺成木器厂[2][6][10] - 完整传承了清宫造办处京作家具技艺体系,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6][10] - 现任传承人刘更生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培养多年龄段工匠团队参与国家版本馆等重大工程[3][7][11] 产品工艺特征 - 融合广作浑厚端庄与苏作挺拔严谨风格,形成圆润灵动的"京味儿"美学体系[2][6][10] - 采用花梨/紫檀/金丝楠等名贵木材,需经选料、榫卯、雕刻、水磨、烫蜡等数十道工序[3][7][11] - 独创不用油漆的烫蜡工艺,单件作品制作周期长达数月[40][41] 业务发展现状 - 形成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文物修复双主线业务,参与故宫修复等国家级项目[3][7][11] - 开发木质文创产品线,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44][45][47] - 2021年开放京作非遗博物馆,展出明清时期代表性藏品[55][59][63] 技术传承创新 - 保持纯手工榫卯结构等核心技艺,技师需数十年经验积累[18][36][40] - 引入现代木材含水率检测等技术设备提升品控[10][14] - 通过"老带新"模式培养青年技师,确保技艺传承[2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