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扫声呐和无人船协同作业系统

搜索文档
海上“企”明星|“天眼”测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7 10:49
技术演进 - 从传统六分仪和铅锤测量发展到多波束声呐、侧扫声呐和无人船协同作业系统,测量效率从10人一周测3公里提升至3人一天完成半个月工作量 [2][4][5] - 自主研发"磁异常智能反演软件"实现海底电缆定位误差小于5厘米 [2] - 采用"无人机+无人船+多波束"协同作业将测绘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5][6] 核心创新 - "海上可拆卸沉底式水文观测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解决湍流中设备固定问题 [8] - "多测船同向匀速环式准同步观测断面流速流向技术"支持沿海水质监测与污染防控 [9] - 磁异常智能反演技术将工程施工效率提升70%,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9] 应用场景 - 镇海港区高精度数据支撑万吨货轮通行,助力宁波港成为世界级海港 [6] - 柬埔寨西港吹填造地工程中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使工期提前3个月 [9] - 杭州西湖断桥监测系统实现水深安全动态预警,镇海园林系统支撑生态规划 [11] 数字化建设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温州龙港新城项目,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 [12] - 北仑区水库监测项目通过"数字大脑"实现超限预警与大数据预测 [12] - 航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融合物联网与AI技术,形成核心专利集群 [12] 国际化拓展 - 技术输出至阿根廷、乌拉圭、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国家 [6][9] - 柬埔寨项目中中国技术被当地称为"会飞的测量仪" [9] - 国际工程中厘米级定位技术成为海洋测绘领域的"中国名片"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