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式超薄柔性电极

搜索文档
「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加速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转化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8-15 07:56
融资情况 - 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累计融资额接近5亿元 [3][4] - 本轮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IDG资本联合领投 老股东元生创投追加大额投资 国寿资本、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联想创投、美团龙珠、BV百度风投跟投 [3] 资金用途 - 资金将用于推进新一代技术研发及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 [2][4] 团队背景 - 由方英博士和宋麒博士共同创立 方英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科技部脑专项牵头人 宋麒曾任国内AI医疗头部企业创始人CEO 主导国内首张AI医疗三类证临床转化 [4] - 团队在柔性电极领域有多年积累 研发全球首例自组装神经流苏电极 [4] 技术路线 - 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 通过电极直接植入大脑采集高分辨率神经信号 [5] - 侵入式路径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能从单个神经元到百万级别神经元实现全面记录与调控的方式 [5] 核心技术 - 自主研发侵入式高通量柔性电极获中美专利授权 平均每通道采集超过一个活跃神经元 [5] - 采用可拉伸设计减少植入后位移 降低免疫炎症反应 [5] - 全植入式高通量无线信号采集系统支持1024通道神经元动作电位采集 通过国际安全认证 [6] - 神经信号芯片体积缩小至硬币大小 系统功耗降低75% [6] - 自研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提升信号质量与解码精度 拥有20TB+动物神经元数据和6TB+人类深部脑区数据 [6] - 研发多自由度植入机器人 支持微米级定位精度 自动规避血管并规划安全位置 [6] 产业化布局 - 在北京昌平自建千余平方米临床级微纳加工车间和GMP车间 实现临床级产品自主可控与规模化生产 [6] 行业背景 - 脑机接口技术获政策与产业双重关注 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首次将其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 [4] - 全球脑机接口产业进入加速期 Neuralink等企业披露人体植入临床试验进展 [7] - 从硬质电极向柔性电极演进提高信号采集分辨率与稳定性 降低免疫反应风险 [7] - 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治疗脊髓损伤、渐冻症、抑郁症等方向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