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APP
搜索文档
疗愈不等于“买了即治愈”
人民日报· 2025-06-09 15:30
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 疗愈经济应运而生,针对精神需求推出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如芳香精油、冥想APP、心灵工坊和治愈系玩具 [1] - 声音疗愈话题在某平台播放量超35亿次,心灵疗愈、催眠、颂钵疗愈话题播放量也超亿次 [1] - 商家推出快餐式服务如"心灵SPA套餐"和"7天减压课程",以及"治愈系盲盒"等碎片化抚慰产品 [1] 行业问题与乱象 - 行业缺乏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标准,导致收费高但效果存疑 [1] - 部分商家以疗愈之名行"割韭菜"之实,制造焦虑并推销高价产品和服务 [2] - 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情绪价值难以量化,缺乏质量评价标准和定价规范,消费者难以举证货不对板 [2] - 过度商业化和表面化的供给导致精神慰藉贬值,易使消费者陷入"买了即治愈"的消费主义陷阱 [1][2] 行业发展建议 - 需从政策层面加以规范,建立资格认证机制和行业准入标准,并加强市场监管 [2] - 可推动成立国内专业协会,订立行业公约以强化行业自律 [2] - 引入公开透明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帮助消费者提高甄别能力 [2] - 行业需在经济发展与心灵关怀间找到平衡点,既带来经济活力又提供精神滋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