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经济

搜索文档
小小观赏鱼,游出400亿大市场
36氪· 2025-07-08 21:30
以下文章来源于惊蛰研究所 ,作者惊蛰研究所消费组 惊蛰研究所 . 探索发现新经济。 在直播间里,从爱好到生意。 文 | 白露 来源| 惊蛰研究所(ID:jingzheyanjiusuo) 封面来源 | unsplash 400多年前,明朝末年的广州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养殖观赏鱼——"珍珠鳞"金鱼。到清朝末年,广州芳村地区的花农们为了点缀庭院吸引游客,又在花 园中开挖池塘养殖金鱼,由此开启了广州系统性养殖观赏鱼的历史。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时广州观赏鱼产业的年产值就已达5.4亿元。另据央视财经2024年报道,整个广东水族业年产值已接近400亿元,带动近30万人就业, 养殖面积达10多万亩,年产观赏鱼数百亿尾,相关水族器材厂家两千余家。 数百年间,观赏鱼已经从一个小众商业行为,逐渐成长为一个百亿规模的系统性产业。而如今,广州的观赏鱼产业又在直播间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当小众爱好"浮出水面" 近几年来,疗愈经济的流行推动了不少新消费现象的产生,其中就有一种名为"盘草缸"的小众爱好。 作为一种逐渐流行的小众圈层文化,盘草缸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爱好者们按照自己的喜好,用各种水草、造景石和观赏类的鱼、虾等生物,打造 ...
00后情绪消费更大方?南都发布情绪经济社会认知度调研报告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6:47
情绪经济市场概况 - 情绪经济正成为经济新引擎,淘宝天猫618战报显示潮玩、宠物、运动三大情绪赛道爆发,453个品牌成交破亿,2400家潮玩店增速超100% [3] - 全球视野下,2025年日本治愈产业规模剑指7.5万亿日元,欧美疗愈体验消费年增17.5% [3] - 64%中国消费者将精神满足列为首需,消费市场正从"功能导向"向"情感导向"转型 [5] 消费者行为特征 - 超8成受访者过去一年有过情绪消费,巨型零食、解压玩具、谷子消费认知度最高 [8] - 80后青睐解压玩具和巨型零食,90后关注潮玩和演唱会,00后偏爱潮玩和盆栽 [8][9] - 90后情绪消费主要为放松心情(92.47%),00后更注重满足社交需求(82.1%) [13] - 97%受访者情绪消费首选线下实体店,近半支出集中在1001-5000元区间 [14] 代际消费差异 - 00后支付意愿显著高于90后:76.47%的00后年消费5000-1万元,88.65%的90后年消费低于500元 [16] - 90后偏好实物商品(92.53%)如香氛、公仔,00后倾向文化娱乐(85.42%)和虚拟体验(83.12%) [10][11] - 70后父母与00后子女消费观念趋同,超九成认可5001-10000元价位 [16] 行业赛道分析 潮玩与谷子经济 - 中国"谷子经济"2024年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同比增长40.63%,预计2029年超3000亿元 [30] - 潮玩行业通过情感共鸣设计实现升级,如泡泡玛特LABUBU系列传递"放轻松"生活态度 [30] - 东莞作为"潮玩之都"具备快速响应能力,48小时出新样品,20天能量产上市 [30] 宠物经济 - Z世代养宠比例达43.7%,平均月支出超1200元,智能设备/定制食品/情绪安抚产品为三大热点 [34] - 宠物智能陪伴机器人销量年增157%,节假日寄养需求激增推动服务链升级 [34] - 行业发展呈现需求精细化、情感投射升级(携宠旅行客单价3-5万)、交互科技化三大特征 [34] 银发经济 - 2050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50万亿,新退休群体(年增1200-2000万人)成核心增量 [35][36] - 适老玩具成交量同比增70%,刀郎演唱会50岁以上观众占比44.5% [35] - 中老年兴趣学习者月均可支配收入5119.6元,64%为女性,39%为高干群体 [36] 沉浸式文旅 - 国内沉浸体验项目达32024个,总产值1933.4亿元,预计2024年突破2400亿元 [37] - 热门案例包括西安"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日均客流3万,65%为年轻人)等 [40] - AI技术推动疗愈经济创新,欧美疗愈体验消费年增长率达17.5% [37] 市场挑战与趋势 - 72%受访者遭遇产品质量问题,52%认为存在虚假宣传,50%指出同质化严重 [26] - AI数据安全成焦点挑战,45%受访者担忧数据收集,高收入群体更关注隐私泄露 [28] - 超六成受访者呼吁规范隐私保护和行业标准,企业需加强数据加密等技术防护 [29]
洗浴中心成年轻人新宠:100元享12小时娱乐住宿
第一财经· 2025-06-14 14:32
题图 | AI配图 "人均100元能呆12小时、免费水果饮料、还能打游戏看电影,出去玩住洗浴中心比青年旅舍划算多 了。"今年在上大三的李薇告诉记者,她已经在本地生活平台搜集了全国十多家"高性价比"洗浴中心的信 息。 如今,许多年轻消费者不是去洗浴中心泡澡的,而是住宿地,集电竞、桌游、KTV、观影于一体的新型 洗浴成了新一代的高性价比住宿选择。而养生放松以及入境游客的推拿正骨体验,也拉动了洗浴足浴行 业的消费。 业内认为,整体看,2025-2030年将是中国洗浴服务行业的黄金发展期。消费升级、技术革新、政策支 持三重红利叠加,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行业快速发展,年轻女性消费者崛起 2025.06. 14 本文字数:5602,阅读时长大约9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陆涵之 揭书宜 上海市浦东新区一条普通的街道上,周勇的足浴店在此扎根已整整15年。15年时光流转,门外霓虹招 牌或许已略显旧色,然而门内空间却始终氤氲着熟悉的中药气息与热水蒸气。近年来,他目睹了一个显 著变化:大量新面孔涌入足浴沐浴行业,街头巷尾,新招牌如雨后春笋。"门槛低,回本快。"周勇一语 点破缘由。新店只要重金投入营销活动、引流活动,顾客预 ...
深圳出台“扩消费39条”,这些提法有新意
第一财经· 2025-06-08 14:15
消费产品支持举措 - 聚焦人工智能终端、全屋智能、现代时尚、户外装备四大类产品提出支持措施 [1] - 深圳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 支持智能眼镜、耳机、手表、人形机器人等设立旗舰店 [7] - 鼓励服装、黄金珠宝、家具、眼镜等领域推出限量版、联名款产品 推动"深圳潮品"网购专区 [7] - 引导自行车品牌举办特色骑行活动 发展水上运动装备全链条消费生态 [7] 消费市场数据 - 202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7.70亿元 增长1.1% [2] - 2024年1-4月社零总额3161.73亿元 同比增长3.7% 增速环比加快0.6个百分点 [2] - 2024年深圳游戏产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占全国50%以上 [9] 居民消费能力提升 - 对本科、硕士、博士来深就业分别给予最高3万、5万、10万元补贴 [3] - 2025年计划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超6万人次 [3] - 科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支持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3] - 公积金提取支付房租比例从65%提高至80% 可提取支付购房首付款 [4] 重点消费领域发展 - 深圳2024年汽车销量49.5万台 将放宽新能源车指标申请条件 [5][6] - 宠物产业经营主体近10万家 2025年推动90个以上宠物友好商场/公园 [8] - 无人机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占全球70%消费级/40%工业级市场 [8] - 一季度入境游客800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增长30.6% [9] 外贸与展会支持 - 2024年举办展会超400场 境外展会支持清单涵盖211场展会 [11] - 鼓励零售商超与外贸代工企业合作开发自有品牌 [11] - 优先采购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产品 预留政府采购份额给中小企业 [11] 金融与政策支持 - 推动26类对美出口消费品、89种优势工业品纳入以旧换新支持 [12] - 支持消费/文旅领域发行基础设施REITs [12] - 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2]
“装货”带火了Bistro
36氪· 2025-05-27 17:19
云贵川Bistro行业趋势 - 云贵川Bistro在2022年进入爆发期 上海 成都等城市门店数量年增长超过150% 部分品牌如"山野板扎"已成为现象级[6] - 小红书平台"云贵川Bistro"话题浏览量达1726.2万次 7.4万人参与讨论 美团/大众点评搜索"Bistro"显示单城超100家相关餐厅[7] - 该业态起源于法国街头餐馆 2015-2018年云贵川地方菜开始与西式场景结合 早期表现为"云贵川Brunch"形态[4] 消费行为特征 - 目标客群为20-35岁都市青年 人均消费约150元 消费者愿意为酸汤鱼(¥108)等招牌菜支付溢价 但会纠结4元柠檬水比价[2][11] - 00后消费者中近70%更愿为兴趣买单 "取悦自我"是核心动机 形成"体验>产品"的消费共识[16] - 消费者追求"安全地探索新鲜感" 既需地域饮食基因(如贵州酸汤鱼传统工艺) 又需创新元素(折耳根柠檬茶等)[19][26] 产品创新策略 - 构建完整风味体系:贵州酸汤鱼+四川麻辣兔头组合 木姜子油与折耳根DIY蘸水成为社交媒介 取代传统Brunch标准化酱料[5] - 菜品研发遵循"熟悉的陌生感"原则 保留云贵川经典美食(如薄荷炸排骨¥48) 同时融入怀石料理等跨界元素[14][19] - 推出3L装百香果酒桶等互动性餐酒 方言酒单(如"天胡""杠上花")融入四川麻将文化 提升社交属性[5][19] 场景化运营模式 - 环境设计融合"烛光+绿植+民族壁画" 光线昏暗到需开闪光灯拍摄 激发社交平台分享欲[11] - 打造"第三空间"概念:设置吧台独酌区 隔音商务包厢 爵士乐演出等场景 满足从闺蜜聚会到商务洽谈多元需求[21] - 通过蘸水配方交换等互动仪式 将就餐过程转化为社交货币 形成"吃完发朋友圈"的完整消费闭环[13] 行业潜在问题 - 部分门店过度追求"洞穴风"设计 导致高脚凳舒适度差 空间利用率低等实用性问题[24] - 存在"摆盘优先于味道"现象 网友吐槽酸汤鱼用袋装料 鸡枞菌为罐头产品 仅绿植保持鲜活[24] - 需平衡网红属性与餐饮本质 避免因过度依赖拍照场景而稀释菜品核心竞争力[24][27]
别让“疗愈经济”沦为收割焦虑的资本游戏
证券时报· 2025-05-27 02:15
行业现状 - 全球疗愈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预计今年将突破7万亿美元 [1]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部分项目收费高昂但效果存疑,存在"收割焦虑"争议 [1] - 我国超六成居民存在睡眠障碍,近三成民众受抑郁困扰,催生庞大市场需求 [2] 商业模式 - 各类疗愈产品与服务快速涌现,包括颂钵音疗、冥想课程、AI情感陪伴、"疗愈旅行"等 [1] - 普通颂钵贴上"疗愈"标签后价格暴涨数十倍,催眠课程存在"精神传销"现象 [2] - 广告宣传常以医疗效果混淆视听,将情绪需求异化为牟利工具 [2] 行业问题 - 产业横跨心理、健康、美容等多领域,准入门槛低、评价体系缺位 [2] - 监管部门对"伪疗愈"认定模糊,往往需待欺诈事件曝光后才介入处置 [2] - 消费者心理健康知识匮乏,易陷入"价高即有效"的认知陷阱 [2] 发展建议 - 需建立资格认证机制,明确疗愈服务定义与范围,设置从业准入标准 [3] - 监管部门可推行信用评价制度,依据服务质量、价格合理性等指标对机构评分公示 [3] - 行业协会需强化自律,制定公约、组织合规培训,引导经营者规范经营 [3] - 社会应通过教育科普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 [3]
深圳福田街道旅游消费专场活动联动30家企业打造端午文旅盛宴
搜狐财经· 2025-05-20 20:58
活动概况 -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党工委在兴融社区公园举办"哇噻CBD·福田CBD企业特色展示"第25期旅游消费专场活动,迎接端午佳节并庆祝第15个"中国旅游日" [1] - 活动由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联动30家旅游酒店行业企业打造"食、住、行、游、购"五大场景展示平台,吸引超3000名市民参与 [3] 参与企业与业态 - 国际酒店集团如大中华希尔顿、大中华喜来登、华住集团等推出端午特色客房优惠套餐,并与星巴克等餐饮品牌合作推出"粽礼" [5] - 文旅企业如妙游文旅展示"森林疗愈矩阵",中旅集团推出"新藏式"特色民宿喜林苑·纳达山居,结合环境疗愈力与文化沉浸感 [5] - 携程旅游聚焦"微度假+深度游"双赛道,推出国内短途线路如云南西双版纳体验、湖南湘西古镇游,以及出境主题自组团 [7] - 深圳巴士集团、中旅巴士等提供定制化旅游出行服务,平安金融中心商场等企业将深圳地标融入文创设计 [7] 活动效果与品牌影响 - 活动已成功举办25期,涵盖高端服务、文化产业、医疗健康等10余个行业,助力近千家企业品牌传播与市场推广 [9] - 活动现场打造"CBD文旅会客厅",集中展示酒店度假、跨境服务、非遗文创等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3]
花45元假装上班,当代年轻人的“体面生存”实录
36氪· 2025-05-20 19:39
付费工位服务市场 - 付费工位服务提供日租(40-60元/天)、周租(300元)和月租(1000元)选项,包含工位、咖啡及午餐服务,部分可自带盒饭降价至40元/天 [1] - 服务从个体行为演变为标准化产品,二三线城市日租15-30元,一线城市达50-60元,部分商家以"高规格餐食"作为溢价理由 [8] - 业态延伸至"创业孵化工位",月租1500元提供独立办公位及工商注册地址挂靠服务,吸引自由职业者 [9] 用户行为与需求 - 用户通过付费工位维持"上班"仪式感,避免社会身份真空,同时利用环境投简历、接副业(如自媒体策划案),形成过渡性就业支持网络 [3][5] - 小红书、闲鱼等平台相关笔记热度攀升,标签包括"社恐救星""待业乌托邦",用户评价称键盘声和咖啡机噪音能恢复生活秩序感 [5][6] - 部分商家推出"职场氛围套餐",加价可租用苹果电脑等道具,满足社交媒体表演需求 [12] 行业扩展与商业模式 - 服务商推出"职业社交套餐",组织副业沙龙、简历讲座及内推资源,强化人脉价值 [8] - 闲鱼平台显示全国多地提供"临时办公"服务,价格梯度反映地区经济差异与就业压力分布 [8] - 行业从心理慰藉转向低成本创业平台,形成"灵活就业+副业孵化"复合模式 [9] 市场背景与消费趋势 - 2025届毕业生平均起薪2800元,70%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与00后期望薪资差距达35%,加剧职业焦虑 [10] - 年轻人信贷渗透率86.6%,隐性债务压力推动"情绪优先"消费,愿为焦虑缓解支付溢价 [12][14] - 疗愈经济规模达10万亿,短视频"疗愈"话题浏览量显著,实体疗愈空间(如水疗、旅行)需求增长 [16] 社交与职业形态变革 - 豆瓣"裸辞交流组织"成员超20万,小红书失业话题浏览量17.9亿次,线上社群成情绪出口 [18] - "搭子文化"盛行,轻量级社交(如求职搭子)平衡情感需求与压力 [18] - 副业参与率43.7%,催生"主业+副业"组合模式及自媒体速成课程(单价99-数千元) [18]
冥想班正在收割白领
投资界· 2025-05-12 17:17
行业概况 - 中国疗愈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约60%的城市青年人有焦虑情绪,其中18%为中度或重度焦虑 [4] - 国内疗愈产业近两年出现爆发性增长,各类颂钵冥想班异常火爆 [4] - 行业处于井喷式发展期,从寺庙禅修到商业冥想馆的异化背后是人们对"停下来"的迫切需求 [3][15] 商业模式 - 网红瑜伽疗愈中心标配"洞穴式空间设计+有机素食套餐+心理学硕士导师"一站式服务,并在课程中提供朋友圈打卡拍照服务 [5] - 疗愈机构通过包装心理学/哲学/宗教概念、虚构导师头衔、自媒体矩阵传播、阶梯定价产品等商业手段吸引消费者 [12] - 衍生品市场活跃,包括瑜伽垫、沉香、蜡烛、香氛、能量水晶等商品,部分单品销量达"100+" [12] 用户画像 - 典型用户为36岁广告总监,每周花费699元参加高端冥想课程,但实际无法脱离工作思维 [8][9] - 28岁网红博主将冥想作为内容创作素材,携带专业拍摄设备参与课程,商品转化率是核心考量 [11][12] - 北上广深职场人群开始将冥想纳入KPI考核,例如"每周必须完成2次深度冥想" [7] 市场教育 - 硅谷精英文化影响显著,乔布斯1982年冥想照片仍具示范效应,扎克伯格每日30分钟冥想成为标杆案例 [6][7] - 正念冥想课程对心理困扰的缓解效果可持续6个月,但需专注投入而非流于形式 [14] - 专业瑜伽教师指出冥想需要长期练习以建立"观察者心态",与商业机构宣传的即时效果存在差异 [15] 行业争议 - 消费主义催生"伪休息"产业链,部分课程设计强化社交展示属性而非实际疗愈效果 [10][12] - 市场存在过度简化和盲目应用问题,忽略冥想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15] - 免费自然疗法(如20分钟公园散步)与付费冥想可能效果趋同,但商业包装显著提升溢价空间 [15]
风口财评|情绪消费爆火,折射消费需求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4-28 09:37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解压、治愈、陪伴为核心的情绪消费逐渐成为 年轻群体的新宠。从随身携带的"捏捏乐"到虚拟世界的AI温情陪伴,从"放青松"盆栽到动漫展上的"谷 子",这些看似实用性不强的商品,却因承载着情感价值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热点。根据《情绪消费崛 起: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报告,全球疗愈经济2025年规模预计达7万亿美元,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 模也将突破2万亿元,情绪经济正从边缘走向主流。 情绪消费的火爆,折射出消费需求的深刻变革。当物质产品日益丰富,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需 求。年轻人面临工作、学习等多重压力,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焦虑、获得陪伴。这种情感缺口的填补,正 是情绪消费的核心。 情绪经济的火爆,反映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当"治愈刚需"与消费市场相遇,催生的不仅是新的 商业机会,更是对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注和满足。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情绪价值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 点。期待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情绪经济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构建起更加健 康、积极的情感服务生态。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耿伟杰) 编辑:刘建 技术的发展为情绪经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