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泥湾
icon
搜索文档
《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 的好江南……"196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复制纪录片《南泥湾》时,将脍炙人口的歌曲《南 泥湾》编入其中。从荒山无人到陕北江南,过往岁月铺陈开来,点亮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1942年,延安电影团,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前身,用黑白胶片,将三五九旅"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定格为永恒的光影。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扫荡"和"清乡",采取"三光"政策。国民党 顽固势力同时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 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 同志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以边生产、边打仗的方式应对困境。 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响应号召,"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毅然前往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带 进行屯垦。这些英勇的战士在各项生产建设中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伟大奇迹,将原本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 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被中共中央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 图为纪录片《 ...
在劳动中放歌
人民日报· 2025-05-03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劳动歌声协调劳作节奏,滋养中国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虽随时代更迭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1][4] 传统劳动音乐起源与体现 - 中国最早的民歌“举重劝力歌”是劳动号子的雏形,《诗经》记载劳动者歌声体现劳动中放歌是人生智慧 [1] 传统劳动音乐分类及特点 号子 - 是劳动者最直接、最坚定有力的生命之歌,如黄河、川江船工号子,各类劳动皆有对应号子 [2] 山歌 - 可看作劳动者的独白,内容丰富、节奏自由、表现手法多样,有很多描写劳动题材,歌词即兴创作 [2] 小调 - 流传范围更广,短小规整,表现形式更细致,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是市井田间的絮语 [3] 近现代劳动音乐发展 - 近现代传统农耕生产方式改变,劳动音乐有新形式,如《二月里来》等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重构工业时代劳动赞歌 [4] 劳动音乐的传承 - 劳动歌声在时代洪流中更迭,一些远去,一些以新方式传唱,如刀郎重新演绎《川江号子》引发共鸣 [4]
从延安到北安,千里奔赴携手赓续红色精神再启新程
中国发展网· 2025-04-29 22:00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报道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共以初心为链。今年是"从延安到北 安"80周年,4月24日至25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党政代表团到黑龙江省北安市开展考察交流,延安 (宝塔)、北安再次书写跨越山河的奔赴之旅,开启与北安全面深化新时代协作新篇章,用红色精 神"画笔"绘绿色发展"图卷"。 两地携手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联盟,目的是通过加强产销对接,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 局。整合两地市场资源,共同开拓国内市场,提高"两地四品"系列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提升 产品附加值,实现互利共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深化产业互联、合作互利、交流互动的具体举 措,也是探索"从延安到北安'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的新实践。让黑土地与黄土地联手为奉上"两安"味 道,打造品牌价值超百亿元"绿色餐桌",标志着双方合作从要素互补迈向系统集成,从线性合作转向生 态构建,从地域协作升级为城市战略,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新时代、新征程,延安宝 塔、北安两地将持续赓续革命友谊、共谱发展新篇、深化交流互动,书写"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交融 新篇章。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旧址陈列馆、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原 ...